唐代歌曲《阳关三叠》是一首古代文人有感于一位从军友人的离别之情而写的歌曲。
唐代歌曲《阳关三叠》是一首古代文人有感于一位从军友人的离别之情而写的歌曲。
相关考题: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歌曲《阳关三叠》师:这首古曲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句旋律?你能唱唱吗?学生自由回答(可能第一句、“遄行”句或“历苦心”句。)师:八度大跳的旋律,使歌曲情绪趋向激动,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心情。“历苦心”句重复了三遍,说出了作者提醒友人前路非常辛苦,对友人无限关切的诚挚情感。2.认识埙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一件乐器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乐器呢?生:埙师:回答正确,下面有老师用埙为同学们吹奏《笑傲江湖》师;今天咱们再来欣赏这首古曲《阳关三叠》,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同感受着古埙的魅力。(二)新课教学,乐曲欣赏1.初听乐曲,介绍埙及埙的历史师:上节课我们从歌曲《阳关三叠》中,感受和体验到了歌曲中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欣赏曲《阳关三叠》,乐曲有种深沉、悠远的情感和意境,请你再次仔细聆听这种意境,思考是乐曲中用什么乐器表现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讲解:大家的感受很独特,这就是埙。(出示埙图片)在我国古代的吹奏乐器中,埙是最古老的一种,其主要发展阶段在商周,故其音色明显带有商周时代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古朴、浑厚、低沉、沧桑、神秘、哀婉,所以,埙特别擅长抒发哀怨之情和制造肃穆、旷古、凄厉的特殊效果,一直以来被视为一种特色乐器。到了现代,在演奏家和制作师的共同努力下,埙的表现力不断增强,埙乐也不断丰富,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对埙产生兴趣。用带着泥土芳香的埙奏出大地的吟唱、天籁的绝响,更能表现人们追求远离尘嚣、至纯至美的精神境界。2.复听乐曲师:再次体验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与歌曲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谈听后的感受。(埙独奏更有古人雅士的韵味,多了几分古色古香和情绪的厚重感,更能感受到对友人的不舍之情)。3.感受埙。(1)(教师边说边出示实物。)给你们看看、摸摸、试着吹一吹,亲自感受一下埙独特的音色。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感受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2)再次感受埙独特的音色给音乐带来的特殊表现功能。请同学仔细听辨用动作表现乐曲“三叠”中主要的旋律演奏的乐器。(3)师: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乐曲,边听边从中找出上节课学过的歌曲的旋律。发现后举手示意。(4)师:现在让我们用“u”模仿埙的音色,哼唱歌谱。(教师示范一个乐句。)(5)随录音,学生模仿埙的音色和演奏动作欣赏音乐。(三)巩固提高1.创编情景剧(角色:元二、王维、对白、扇子、剧本)(1)分析乐段音乐情绪第一段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第二段对友人无限留恋之情。(2)学生排练,老师指导。(3)老师念白、用埙演奏,找两组同学来表演。2.比较合唱曲与乐曲的异同欣赏合唱曲《阳关三叠》(1)师:合唱曲《阳关三叠》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声部之间怎么样?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在多声部的合唱中,由于高声部和低声部音色的丰富、层次分明,力度的起伏突出了歌曲的高潮,表现情感时有着更为宽广的空间。(2)师:你能说一说合唱曲《阳关三叠》与埙独奏的《阳关三叠》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请听一听《阳关三叠》合唱曲。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你们不光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你们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看到你们的进步老师真高兴。正如同学们所说,每种表现方式都有它的特点,多声部合唱的表现力更丰富、浑厚,乐器表现起来的更古朴、更富韵味。3.欣赏琴歌《阳关三叠》视频师:视频中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师归纳总结:这种形式是“琴歌”,指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阳关三叠》是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谱写的琴歌,《阳关三叠》所表现的那种悲而不伤情绪正与盛唐人们的精神气质相契合。(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了解了古埙以及它的音色感受到古人的送别之情,同时也了解合唱曲、琴歌等多种表演形式,同学们下课后多搜集有关《阳关三叠》的表演形式。【答辩题目解析】1.你认为埙的形状和音色是怎样的?2.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音乐《阳关三叠》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采用古诗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能背诵曾经学习过的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吗?”学生集体背诵。之后,教师请学生分享对于《送元二使安西》的了解。从古诗情感引申到音乐形式对于情感的表达,由此顺势导入本课《阳关三叠》的学习。(二)感受体验1.播放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听歌曲的旋律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是什么速度?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情绪沉稳、坚定,速度为中速、稍慢的。2.聆听《阳关三叠》感受音乐,请学生回答:歌曲描述了怎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歌曲通过对于场景的描述,描绘的是送别友人的场景,感受到依依惜别,浓郁的离别之情。(三)深入赏析1.教师组织学生聆听歌曲范唱《阳关三叠》,并提醒学生对于嗓子的保护。2.教师弹奏旋律,与学生共同跟唱高声部。教师提问学生:歌曲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每句旋律的强弱变化,第二句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唱满句尾两拍的时值,注意“遄行”这句八度音程的音准,第二个“遄行”比第一个多了一拍;唱准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注意“历历苦”的重音记号,通过力度变化表现对友人的关切之情。3.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学生体会歌曲情感。4.教师指挥,学生完整演唱高声部。5.教师与学生共同朗读歌词,并提问学生:歌曲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柳色新”暗示离别在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故唐诗宋词中常有借杨柳以寓离别意,带有依依惜别之情,歌曲主要是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中公讲师解析6.教师、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完整演唱《阳关三叠》(四)巩固提高请大家分小组讨论,采用各种形式表现《阳关三叠》。学生表现,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五)小结作业教师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总结本课所学,呼吁学生珍惜友谊,互相关爱。作业设置:思考古诗与音乐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下节课进行分享。【板书设计】1.简单介绍《阳关三叠》这部作品。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对古琴曲产生兴趣?
上课开始时,教师请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歌曲《飞来的花瓣》所表达的情感,学生说出该歌曲表达了对老师的敬爱之情。随后,教师说:“那么咱们这节课再来学习一首同样是表达对老师敬爱之情的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案例中所采用的是哪种导入方法呢()A.设疑导入B.音频导入C.温故导入D.故事导人
下面对《阳关三叠》描述不正确的是( )。A.《阳关三叠》是唐代的一首著名歌曲B.歌词原是杜甫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C.因其曲式有三叠的结构,所以又称为《阳关三叠》D.《阳关三叠》是古代文人有感于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而写的歌曲
《阳关三叠》是现存唐诗与音乐巧妙融合的典范,源于唐朝诗人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全诗纯净秀美,满怀依依惜别之情;唐宋时用一个曲调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歌曲情深意切地表达了对即将远行友人的无限关怀和诚挚的感情。这种我国古代诗歌与音乐结合的活化石,音乐类型被称作:()。A、琴歌B、京韵大鼓C、山东琴书D、四川清音
填空题歌曲《青年参军》是一首()式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