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相同的下列醇,分别和过量的钠作用,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甲醇B、乙醇C、乙二醇D、丙三醇

质量相同的下列醇,分别和过量的钠作用,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甲醇
  • B、乙醇
  • C、乙二醇
  • D、丙三醇

相关考题:

由于醇与金属钠作用有氢气放出,因此可以用金属钠区别苄醇和苯酚。()

金属镁、钠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若放出氢气的质量相等,则所需要金属镁与钠的质量比为24:23。()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将Mg;Al;Zn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反应完全后,放出的氢气质量相同,其可能原因是( )A.放入的三种金属质量相同,盐酸足量;B.放入的Mg;Al;Zn的质量比为12:18:32.5,盐酸足量;C.盐酸质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种金属;D.放入盐酸的质量比为3:2:1,反应后无盐酸剩余。

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钠与水作用放出氢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B.少量钠通常储存在煤油里;C.和Au、Ag等金属一样,钠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D.金属钠的熔点低,密度、硬度都较低。

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氢气;B.氯气;C.氯化氢;D.二氧化碳。

锂、钾、钠、锶、钾钠合金等活泼金属与水化合时,夺取水中的氧原子,放出氢气和大量的热量,使释放出的 来的氢气与空气中氧气相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发生自燃或爆炸。()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下列金属与足够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如果金属的质量都是5g,放出氢气最少的是( )。A.MgB.FeC.ZnD.Al

锂、钾、钠、锶、钾钠合金等活泼金属与水化合时,夺取水中的氧原子 ,放出氢气和大量的热量,使放出的来的氢气与空气中氧气相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发生自燃或爆炸。()

在相同条件下,0.1molZn和0..1molAl分别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哪个反应放出的氢气多

一定质量的某铝屑和铁屑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放出氢气8.96L(标准状况),同质量的此混合物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氢气6.72L(标准状况),求混合物中铝和铁的质量.

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并放出热量,导致氢气和钠()。A、闪燃B、引燃C、自燃D、爆燃

取pH均为2盐酸和醋酸各100毫升,分别加水稀释两倍后,再分别加入6.5克锌粉,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水稀释后两溶液的pH不再相等B、起始时醋酸与锌反应的速率大C、醋酸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多D、两者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金属镁、钠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若放出氢气的质量相等,则所需要金属镁与钠的质量比为24:23。

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错误的是()A、钠与水作用放出氢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B、少量钠通常储存在煤油里;C、和Au、Ag等金属一样,钠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D、金属钠的熔点低,密度、硬度都较低。

相同条件下,质量相同的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A、氢气;B、氯气;C、氯化氢;D、二氧化碳。

将Mg、Al、Zn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反应完全后,放出的氢气质量相同,其可能原因是()A、放入的三种金属质量相同,盐酸足量B、放入的Mg、Al、Zn的质量比为12:18:32.5,盐酸足量C、盐酸质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种金属D、放入盐酸的质量比为3:2:1,反应后无盐酸剩余

金属钠遇水反应剧烈并放出氢气。

金属钠遇水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大量的(),释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引起爆炸。A、氧气B、氢气C、氢气和氧气混合物D、金属钠蒸汽

低级醇在()中能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A、氧气B、氮气C、氢气D、空气

酚子中的羟基氢可被金属钠取代,放出氢气。

高级醇过量存在时啤酒主要异杂味的来源之一,高级醇中含量最多的为()醇,过量会使啤酒有汗臭味和腐败味。

pH和体积相同的HAc溶液和HCl溶液,分别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放出的CO2的体积是()。A、一样多B、HCl比HAc多C、HAc比HCl多D、无法比较

锂、钾、钠、锶、钾钠合金等活泼金属与水化合时,夺取水中的氧原子,放出氢气和大量的热量,使释放出来的氢气与空气中氧气相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发生自燃或爆炸。

下列化合物中,能与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的有()。A、苯甲醇B、苯甲酸C、苯酚D、苯

判断题锂、钾、钠、锶、钾钠合金等活泼金属与水化合时,夺取水中的氧原子,放出氢气和大量的热量,使释放出来的氢气与空气中氧气相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发生自燃或爆炸。A对B错

单选题相同质量的下列醇,分别和过量的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甲醇B乙醇C乙二醇D丙三醇

单选题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最多的是(  ).ACa(HCO3)2BNa2CO3CNaHCO3DCa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