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m厚的普通透明平板玻璃的太阳总透射比,其理论值取88.9。

3mm厚的普通透明平板玻璃的太阳总透射比,其理论值取88.9。


相关考题:

平板玻璃包括_____。 A、普通平板玻璃B、浮法玻璃C、吸热平板玻璃D、热反射平板玻璃

下列对“遮阳系数”解释错误的是( )。A.被遮挡的窗玻璃太阳辐射得热与透过3mm厚透明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之比值B.实际透过窗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与透过3.mm厚透明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之比值C.遮阳系数与实际透过窗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成反比D.《公建节能》对所有建筑气候分区外窗的玻璃遮阳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A.被遮挡的太阳辐射热,与透过3mm厚透明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之比值B.实际透过窗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与透过3mm厚透明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之比值C.被遮挡的太阳辐射热,与透过该面积的太阳辐射热之比值D.实际透过窗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与透过该面积的太阳辐射热之比值

在普通建筑工程中,使用量最多的平板玻璃是( )。A.普通平板玻璃B.吸热平板玻璃C.浮法平板玻璃D.压花平板玻璃

仓库到货2mm厚、30rri2一箱的普通平板玻璃10包装箱,问这批玻璃质量是多少?(已知/mm厚普通平板玻璃一质量箱为50kg,lOm2)

3mm普通玻璃的透射比约为()。A、0.6B、0.7C、0.8D、0.9

在普通建筑工程中,使用量最多的平板玻璃是()。A、普通平板玻璃B、吸热平板玻璃C、浮法平板玻璃D、压花平板玻璃

3mm厚的普通透明平板玻璃的太阳总透射比,其理论值取()%。A、87.9B、88.9C、89.2D、90.2

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遮阳系数指太阳能辐射量透过窗玻璃的量与透过相同面积3mm透明玻璃的量之比B、遮阳系数指太阳能辐射量透过窗玻璃的量与透过相同面积3mm透明玻璃的量之差C、遮阳系数指太阳能辐射量透过窗玻璃的量与透过相同面积5mm透明玻璃的量之比D、遮阳系数指太阳能辐射量透过窗玻璃的量与透过不同面积3mm透明玻璃的量之比

作物对太阳总辐射的最大利用率的理论值为(),在日辐射中,散射光的比率越大,群体光合强度越强。

一般认为,作物对太阳总辐射的最大利用率的理论值为()。A、8%—10%B、1%—2%C、10%—12%D、5%—6%

随着透明盖板层数增多,可以进一步减少集热器的对流和辐射热损失,同时会()实际有效的太阳透射比。

根据国家标准GB/T6424—1997的规定,透明盖板的太阳透射比应不低于()。

仓库进了5mm厚的普通平板玻璃与集装架,每集装架为200m2,问这些玻璃虞量是多少(已知5mm厚普通平板玻璃lOmz,折合125kg)?

下列选项中属于普通平板玻璃的是()。A、毛玻璃B、引上法普通平板玻璃C、浮法玻璃D、平行引拉法普通平板玻璃E、花纹玻璃

普通窗均用无色透明、厚()的平板玻璃,多层建筑风压不大,单块玻璃面积可控制在()以内。

问答题仓库进了5mm厚的普通平板玻璃与集装架,每集装架为200m2,问这些玻璃虞量是多少(已知5mm厚普通平板玻璃lOmz,折合125kg)?

单选题在普通建筑工程中,使用量最多的平板玻璃是()。A普通平板玻璃B吸热平板玻璃C浮法平板玻璃D压花平板玻璃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普通平板玻璃的是()。A毛玻璃B引上法普通平板玻璃C浮法玻璃D平行引拉法普通平板玻璃E花纹玻璃

单选题3mm厚的普通透明平板玻璃的太阳总透射比,其理论值取()%。A87.9B88.9C89.2D90.2

单选题厚度为3mm的普通平板玻璃,其厚度误差允许范围是()。A0.20mmB0.25mmC0.30mmD0.5mm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关于普通平板玻璃,说法错误的是()A普通平板玻璃是建筑使用量最大的一种B普通平板玻璃厚度有2mm、3mm、4mm、5mm、6mm、8mm、10mm、12mmC通常把4mm厚的平板玻璃,10m2钉成的一箱称为一个标准箱D普通平板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耐久性,但韧性小、抗冲击强度低、易破碎,主要用于装配门、窗,起透光、挡风雨、保温隔声等作用

单选题3mm普通玻璃的透射比约为()。A0.6B0.7C0.8D0.9

填空题普通窗均用无色透明、厚()的平板玻璃,多层建筑风压不大,单块玻璃面积可控制在()以内。

单选题GB/T2680《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遮蔽系数等于玻璃太阳能总透射比除以标准3mm白玻的太阳能总透射比,其中3mm白玻的太阳能总透射比理论取值为()A0.85B0.87C0.889D0.90

判断题3mm厚的普通透明平板玻璃的太阳总透射比,其理论值取88.9。A对B错

问答题仓库到货2mm厚、30rri2一箱的普通平板玻璃10包装箱,问这批玻璃质量是多少?(已知/mm厚普通平板玻璃一质量箱为50kg,lO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