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电气设备隔爆性能试验,须采用()进行爆炸试验。A、浓度为14%的氢气B、浓度为12%的氢气C、9.8%的瓦斯-空气混合物D、9.8%的氢气

隔爆电气设备隔爆性能试验,须采用()进行爆炸试验。

  • A、浓度为14%的氢气
  • B、浓度为12%的氢气
  • C、9.8%的瓦斯-空气混合物
  • D、9.8%的氢气

相关考题:

瓦斯空气混合气体中混入()会增加瓦斯的爆炸性,降低瓦斯爆炸的浓度下限。A.可爆性煤尘B.一氧化碳气体C.硫化氢气体D.二氧化碳气体

煤矿用隔爆电气设备须采用浓度为14%的氢气进行爆炸试验。A对B错

煤矿用隔爆电气设备须采用浓度为()%的氢进行爆炸试验。A10B18C14D5

隔爆性能试验在强度试验之前进行。

隔爆电气设备的动态强度试验,当爆炸压力约等于1.5倍参考压力且外壳没有发生影响隔爆性能的变形时,试验有效,动态强度试验合格。

能够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内部爆炸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的()外壳叫“隔爆外壳”;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叫“隔爆型电气设备”。A、电气设备B、机械设备C、防爆D、防护

()是把能引起爆炸电气设备的部分与外界隔开不致引起外界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A、抗爆B、隔爆C、防爆D、耐爆

按国家标准规定要求设计制造的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称()电气设备。A、防爆B、隔爆C、耐爆D、抗爆

煤矿用隔爆电气设备须采用浓度为14%的氢气进行爆炸试验。

Ⅰ类电气设备应采用()进行机械强度试验。A、14%的氢气B、9.8%的瓦斯-空气混合物C、8%的瓦斯-空气混合物D、9.8%的氢气

隔爆外壳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承受壳内爆炸时产生的最大爆炸压力,这样才能保证隔爆电气设备的耐爆性能。

隔爆性能试验要求设备的各个空腔各进行()次试验,以均不传爆为合格。A、5B、6C、8D、10

从氢气、乙炔-空气混合物的爆炸试验结果看,螺纹隔爆结构是最好的静止隔爆结构。

需打开隔爆外壳检查时,必须先测瓦斯,瓦斯浓度1.5%以下时可以打开隔爆外壳,进行检查。

打开隔爆外壳检查时,必须先测瓦斯浓度。瓦斯浓度在()以下方准许打开隔爆外壳,经验电、放电后方可进行检查。A、0.5%B、1%C、1.5%D、2%

隔爆型电气设备两个隔爆空腔之间的隔爆结构被破坏时,在其内部发生瓦斯爆炸时,会出现()现象。A、爆炸压力减小B、压力重叠C、爆炸压力不变D、爆炸压力增大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是由()保证的。A、耐爆性B、隔爆性C、耐爆性和隔爆性D、隔爆外壳

隔爆电气设备的隔爆腔之间()保持原设计隔爆性能。A、必须B、应该C、不应该D、可以

具有隔爆外壳的防爆电气设备,该外壳既能承受其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爆产生的爆炸压力,又能防止爆炸产物穿出()点燃外壳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A、隔爆间隙B、外壳C、喇叭嘴D、母线盒

空气中混入()会增加瓦斯的爆炸性,扩大瓦斯爆炸的浓度界限。A、岩尘B、COC、氢气D、硫化氢E、水蒸气

现场使用的氢气测爆装置一般是()。A、隔爆型B、本安型C、普通型

电化学式硫化氢传感器由工作时,被测气体通过隔爆片以及探头表面的疏水膜片以扩散方式进入极谱电池采样区,进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氧化过程与取样区内()成正比,通过采样电路、放大电路及接口电路输出与被测气体浓度成正比的信号。A、氧气浓度浓度B、硫化氢气体浓度C、空气浓度D、瓦斯气体浓度

煤矿用隔爆电气设备须采用浓度为()%的氢进行爆炸试验。A、10B、18C、14D、5

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当氢气含量在()~()范围内,均为可爆性气体。

氢气与氧气的混合物,当氢气含量在()~()范围内,均为可爆性气体。

判断题煤矿用隔爆电气设备须采用浓度为14%的氢气进行爆炸试验。A对B错

单选题煤矿用隔爆电气设备须采用浓度为()%的氢进行爆炸试验。A10B18C14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