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1000m,采用极坐标的网格点网格间距应是()。A、50~100mB、100~500mC、100~200mD、50~200m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1000m,采用极坐标的网格点网格间距应是()。

  • A、50~100m
  • B、100~500m
  • C、100~200m
  • D、50~200m

相关考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 >1000 m. 采用极坐标网格布点法,下列( )网格距布置是合理的。A. 500 B. 600 C. 700 D. 150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1000m,采用极坐标的网格点网格间距应是( )。A. 50~100 m B. 100~500 mc. 100~200m D. 50~200m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采用极坐标网格的布点原则是( )。A. 横向等间距 B. 径向等问距C. 距源中心近密远疏法 D. lè 源中心近疏远密法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1000 ,采用直角坐标的网格点网格间距应是( )。A. 50~100 m B. 100~500 mC. 100~200 m D. 50~200 m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 ≤1000 m. 采用直角坐标网格布点法,下列( )网格间距布置是合理的。A. 50 B. 60 C. 100 D. 12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面源中心点为起点确定B:应采用确保场界监控浓度达标的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C:排放多种污染物的不同无组织源,应合并为单一面源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D:排放多种污染物的同一无组织源,只计算其中一种污染物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某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场界预测浓度超过场界控制点处无组织排放浓度标准限值。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按无组织排放源设计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B.按无组织排放源事故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C.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环境质量标准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D.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场界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某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场界预测浓度超过场界监控点无 组织排放浓度标准限值。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按无组织排放源设计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按无组织排放源事故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C.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环境质量标准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D.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场界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直角坐标网络)设置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A.距离源中心≤1000m 时,网络等间距设置,间距 50—100mB.距离源中心>1000m 时,网络等间距设置,间距 100—500mC.对于邻近污染源的高层住宅楼,应适当考虑不同代表高度上预测受体D.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络设置,在高浓度分布区,其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100m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规定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内容包括()。A:确定评价工作等级B:确定预测因子C:确定预测计算点D: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

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A:生产车间边界B:生产车间中心点C:污染源中心点D:污染源排放边界

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A:生产车间边界B:厂界C:污染源排放口D:最大落地浓度的落地距离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当预测点距源中心距离≦1000m ,预测网格点间距()A、 100~200mB、 100~500mC、 50~100mD、 0~100m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网格点中极坐标网格点网格距为()。A、距离源中心小于或等于1000mB、距离源中心大于1000mC、50-100mD、100—400

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出的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A、厂界B、污染源中心点C、污染源边界D、厂区中心点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采用极坐标网格的布点原则是()。A、横向等间距B、径向等间距C、距源中心近密远疏法D、距源中心近疏远密法

采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估算模式时,评价复杂地形需提供的地形参数是()。A、排放源到岸边的最近距离B、用风速计预测主导风向的高度C、主导风向下风向的计算点与源基底的相对高度D、主导风向下风向的计算点距源中心距离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1000m,采用极坐标网格布点法,下列哪些网格距布置是合理的()。A、500B、600C、700D、150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1000m,采用直角坐标网格布点法,下列哪些网格间距布置是合理的?()。A、50B、60C、100D、120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1000m,采用直角坐标的网格点网格间距应是()。A、50~100mB、50~400mC、100~200mD、100~500m

以下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错误的是()。A、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B、采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边界为起点的控制距离C、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D、有场界排放浓度标准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排放标准

单选题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1000m,采用直角坐标的网格点网格间距应是()。A50~100mB50~400mC100~200mD100~500m

单选题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出的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A厂界B污染源中心点C污染源边界D厂区中心点

不定项题采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估算模式时,评价复杂地形需提供的地形参数是()。A排放源到岸边的最近距离B用风速计预测主导风向的高度C主导风向下风向的计算点与源基底的相对高度D主导风向下风向的计算点距源中心距离

单选题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当预测点距源中心距离≦1000m ,预测网格点间距()A 100~200mB 100~500mC 50~100mD 0~100m

单选题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网格点中极坐标网格点网格距为()。A距离源中心小于或等于1000mB距离源中心大于1000mC50-100mD100—400

多选题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采用极坐标网格的布点原则是()。A横向等间距B径向等间距C距源中心近密远疏法D距源中心近疏远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