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出的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A、厂界B、污染源中心点C、污染源边界D、厂区中心点

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出的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

  • A、厂界
  • B、污染源中心点
  • C、污染源边界
  • D、厂区中心点

相关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计算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防护距离时,所计算的控制距离以( )为起点。A.污染源边界B.污染源中心C.厂区边界D.厂区中心

(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厂址中心为起点确定B.项目厂界浓度超标,须调整工程布局,待满足厂界浓度限值后,再核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C.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考虑全厂的所有污染源,包括点源、面源、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等D.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A:Pmax<10%且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B: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C: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D: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厂址中心为起点确定B.项目厂界浓度超标,须调整工程布局,待满足厂界浓度限值后,再核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C.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考虑全厂的所有污染源,包括点源、面源、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等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A.污染物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B.排放源排放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C.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D.有规划的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大气环境》,计算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所计算的控制距离以( ) 为起点。A.污染源边界B.污染源中心C.厂区边界D.厂区中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A:实际排放浓度B:场界排放浓度C: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D:削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

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出的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A:厂界B:污染源中心点C:污染源边界D:厂区中心点

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A:生产车间边界B:生产车间中心点C:污染源中心点D:污染源排放边界

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A:实际排放浓度B:场界排放浓度C: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D:削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

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是指以()为起点的控制范围。A:厂界B:污染源中心点C:污染源边界D:厂区中心点

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A:Pmax<10%且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B: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C: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D: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A:生产车间边界B:厂界C:污染源排放口D:最大落地浓度的落地距离

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输入污染源强的单位是()。A:g/sB:kg/hC:t/aD:mg/m3E:L/m3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A污染源中心点B监测布点C场界监控点D排放源中心点

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输入污染源强的单位是()。Ag/sBkg/hCt/aDmg/m3EL/m3

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APmax<10%且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B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C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D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以下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错误的是()。A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B采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边界为起点的控制距离C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D有场界排放浓度标准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排放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推荐模式包括()。A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B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C估算模式、ADMS预测模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D估算模式、AERMOD预测模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单选题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A污染源中心点B监测布点C场界监控点D排放源中心点

填空题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

单选题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是指以()为起点的控制范围。A厂界B污染源中心点C污染源边界D厂区中心点

单选题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APmax<10%且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B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C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D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 ( )A实际排放浓度B场界排放浓度C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D削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

单选题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A实际排放浓度B场界排放浓度C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D削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

多选题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输入污染源强的单位是()。Ag/sBkg/hCt/aDmg/m3EL/m3

单选题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出的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A厂界B污染源中心点C污染源边界D厂区中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