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时,抗真菌治疗疗程为()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时,抗真菌治疗疗程为()

  • A、≤2周
  • B、≥2周
  • C、2周
  • D、≥4周
  • E、≥6周

相关考题:

念珠菌血症的抗真菌治疗疗程为血培养阴性后再用( )周 A、1B、2C、3D、4E、5

念珠菌病的抗真菌治疗疗程因不同部位感染而异,关节感染的疗程至少为( )周 A、3B、6C、9D、12E、15

念珠菌血症的抗真菌治疗疗程为血培养阴性后再用()周。

一旦诊断为念珠菌性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抗真菌治疗,疗程至临床症状消失及血培养最后一次阳性后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抗生素治疗疗程为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时,抗真菌治疗疗程为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无明确免疫低下、心脏瓣膜病和血管内假体,抗生素治疗反应性好,治疗疗程为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A.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5℃)、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B.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C.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24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D.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24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5℃)、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出导管后几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血管导管感染外没有其他明确感染源的感染()

血管内导管的广泛使用将患者置于发生局部或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中,常见危险包括() A.穿刺点感染B.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栓塞性静脉炎D.心内膜炎E.迁徙性感染灶如肺脓肿

患者,女性,75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15年,加重1个月"入院。外院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部感染"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舒普深)抗感染及解痉、化痰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入院前痰培养检出"白假丝酵母菌,烟曲菌",胸部CT示双肺多发病变,转本院进一步治疗。关于抗真菌治疗,下列观点对的是A、临床确诊真菌感染,立即予以抗真菌目标治疗B、抗真菌治疗首选氟康唑类药物C、临床拟诊真菌感染,予以经验性抗真菌治疗D、临床诊断真菌感染,需行抢先治疗E、根据痰培养结果,可确诊真菌感染,予预防性抗真菌药物F、抗真菌治疗疗程为2~4周根据患者痰培养结果和药物的安全性、性价比等因素,拟选用的抗真菌药物是A、氟康唑B、伊曲康唑C、两性霉素BD、卡泊芬净E、伏立康唑患者经初始抗真菌治疗后,仍有咳嗽、咳痰,肺部症状无明显改善,并出现转氨酶升高,下一步的处理是A、如转氨酶轻度升高,继续用药,加用保肝药物B、立即停药,等肝功能好转后继续使用至足够疗程C、加强抗感染治疗D、如肝功能损害明显,更换抗真菌药,同时予保肝治疗E、联合抗真菌药,观察疗效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时的首要处理措施是A.应用抗真菌药物B.控制高热C.预防感染性休克D.广谱抗生素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E.拔除静脉导管,导管尖端送细菌培养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生素治疗原则,以下哪项除外A.早期应用,在连续送3~5次血培养后即开始治疗B.充分用药,联合、大剂量、长疗程C.静脉用药为主,保持高而稳定的血药浓度D.联合用药时常规加用抗真菌药物

一旦诊断为念珠菌性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抗真菌治疗,疗程至临床症状消失及血培养最后一次阳性后()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就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拔出血管内导管()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伴有发热(体温>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A、48hB、72hC、24hD、36hE、12h

带血管内导管期间,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在排除了其他明确的感染源以后,可诊断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无明确免疫低下、心脏瓣膜病和血管内假体,抗生素治疗反应性好,治疗疗程为()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抗生素治疗疗程为()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时的首要处理措施是()。A、应用抗真菌药物B、控制高热C、预防感染性休克D、广谱抗生素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E、拔除静脉导管,导管尖端送细菌培养

患者女性,75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15年,加重1个月"入院。外院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肺部感染"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苏普深)针抗感染及解痉、化痰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入院前痰培养检出"白假丝酵母菌,烟曲菌",胸部CT示双肺多发病变,转本院进一步治疗。关于抗真菌治疗,下列哪些观点是对的()A、临床确诊真菌感染,立即予以抗真菌目标治疗B、抗真菌治疗首选氟康唑类药物C、临床拟诊真菌感染,予以经验性抗真菌治疗D、临床诊断真菌感染,需行抢先治疗E、根据痰培养结果,可确诊真菌感染,予预防性抗真菌药物F、抗真菌治疗疗程为2~4周

单选题一旦诊断为念珠菌性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抗真菌治疗,疗程至临床症状消失及血培养最后一次阳性后()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判断题带血管内导管期间,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在排除了其他明确的感染源以后,可诊断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A对B错

单选题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抗生素治疗疗程为()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单选题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时的首要处理措施是()。A应用抗真菌药物B控制高热C预防感染性休克D广谱抗生素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E拔除静脉导管,导管尖端送细菌培养

单选题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时,抗真菌治疗疗程为()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单选题以下有关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原则,不合适的是()A有证据表明中心静脉导管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不合并低血压或脏器功能衰竭时,可以选择保留导管或原位使用导丝更换导管B念珠菌导致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时,建议拔除中心静脉导管C怀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导致的发热,同时合并穿刺部位的脓肿时应当立即拔除导管D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抗生素治疗应长于4周E初始抗生素治疗应参照疾病严重程度等进行经验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