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无明确免疫低下、心脏瓣膜病和血管内假体,抗生素治疗反应性好,治疗疗程为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无明确免疫低下、心脏瓣膜病和血管内假体,抗生素治疗反应性好,治疗疗程为

A.≤2周

B.≥2周

C.2周

D.≥4周

E.≥6周


相关考题:

以下可确诊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哪项除外A、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量血培养,两者菌落计数比(导管血:外周血)≥5:1B、具有导管相关的严重感染表现,在拔除导管和适当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退C、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cfu)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0cfu),同时外周静脉血也培养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同一微生物D、外周血和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一株微生物E、从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性血培养,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比外周血培养阳性至少早2小时

一旦诊断为念珠菌性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抗真菌治疗,疗程至临床症状消失及血培养最后一次阳性后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抗生素治疗疗程为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时,抗真菌治疗疗程为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抗生素治疗疗程为A.≤2周B.≥2周C.2周D.≥4周E.≥6周

以下有关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不正确的是A、在进行导管相关操作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B、正确的手部消毒是减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有效措施C、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D、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涂层导管E、全身抗生素的使用对预防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无益处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A.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5℃)、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B.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C.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24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D.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24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发热(﹥38.5℃)、寒战或者低血压等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控制措施正确的是:()。 A、严格执行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B、有留置血管内导管的操作指南、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C、定期作病原学检查,在符合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在4小时内获得抗菌药治疗,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D、以上都是。

关于血管内导管,叙述正确的是 A、若患者不存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无须对所有拔出的导管进行常规性病原学检查B、不推荐对导管尖端进行定性的肉汤培养C、对于长期留置的血管内导管,如果穿刺点和导管头半定量培养菌落计数均小于15 cfu/plate,考虑血管内导管不是血流感染的感染源D、怀疑存在导管相关感染,穿刺点处有渗液或分泌物,可不使用拭子取样送检病原学培养,应行血培养E、怀疑存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给予抗感染药物前应抽取双份血进行培养,一份通过血管内导管取,一份通过外周静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