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致肾毒性的谷浓度折点为()A、15~30mg/LB、20~30mg/LC、10~20mg/LD、10~20μg/LE、15~30μg/L

万古霉素致肾毒性的谷浓度折点为()

  • A、15~30mg/L
  • B、20~30mg/L
  • C、10~20mg/L
  • D、10~20μg/L
  • E、15~30μg/L

相关考题:

患者女性,21岁,因“严重定向力障碍,颈项强直,高热39.5℃”来诊。患者既往有先天性脑积水,因为进行性意识改变和发热被收入神经外科病房。1个月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CT:脑室扩大合并脑积水。综合临床指征、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等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脑脊液分流器引起的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建议采用万古霉素抗感染。临床应用万古霉素应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合理的依据不包括A、万古霉素的杀菌效果与血药浓度相关B、万古霉素可致耳毒性,且与血药浓度相关C、万古霉素可致肾毒性,且与血药浓度相关D、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E、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提示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是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常用方法关于HPLC法,叙述错误的是A、HPLC法的专一性高,可排除很多杂质对测定的干扰B、采用内标法定量,可以消除因进样量差异所致的误差C、内标应与原药结构相似、理化性质相似、提取率接近、保留时间接近,并有适合的分离度D、万古霉素的代谢产物与原型药物性质相似,可作为内标E、采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去甲万古霉素作内标,先出峰的是去甲万古霉素

关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一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给予第5剂后立即抽血监测B、治疗MRSA,应控制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15-20mg/L范围C、应动态监测,每3天监测一次D、血药浓度低于20mg/L,可避免耳肾毒性发生

王阿姨,52岁,使用万古霉素2天后出现听力下降,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最佳采集样本时间是()A、即刻B、峰浓度时间C、谷浓度时间D、稳态峰浓度时间E、稳态谷浓度时间

患者男性,67岁。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Ⅲ级,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急诊PCI术后入住CCU,行IABP治疗。3天后出现寒战、高热,急查血培养示MRSA+,予万古霉素1.0gq12h治疗。关于万古霉素用药监护错误的是()A.首剂负荷剂量(25-30mg/kg)可使万古霉素迅速达到理想的血药谷浓度B.应监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以保证抗菌疗效C.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应保持在15-20mg/LD.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万古霉素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E.应监测万古霉素峰浓度以减少肾毒性的发生

关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应控制在10-20mg/L,至少要保持在10mg/L以上,避免产生耐药。B、对于复杂感染,包括由MRS引起心内膜炎、骨髓炎、脑膜炎、医院获得性肺炎等,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应达到15-20mg/L。C、万古霉素峰浓度和肾毒性之间没有相关关系。D、万古霉素给药1次后,即可采血监测血药浓度。E、万古霉素谷浓度血样的采集应当在下一次给药前30min采集。

患者男,58岁,因前列腺癌入院治疗,1周后患者开始咳嗽、咳痰,体温最高达39.3℃。痰培养示MRSA,根据药敏选用万古霉素。该患者的负荷剂量、滴速、血药浓度需满足()A.负荷剂量25~30mg/KgB.滴速10~15mg/minC.峰浓度D.谷浓度E.谷浓度

要想达到比较好的抗感染效果,万古霉素在感染部位的血药浓度,至少达到()倍的目标药谷浓度。 A、2B、3C、4D、5

万古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 A. 肝毒性及肾毒性B. 过敏反应及肾毒性C. 肾毒性及耳毒性D. 神经抑制和胃肠道反应E. 以上都不是

万古霉素()。 A.肾毒性B.耳毒性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

共用题干患者,男性,26岁,因“咳嗽伴间断发热1周”人院,查体:T38.9C,P90次/分,R21次/分,BP110/70mmHg,血常规:白细胞16.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6%;胸部CT示右下肺炎症。诊断为“右侧肺炎”。换用万古霉素3日后仍体温控制不佳,次日抽血送检,万古霉素谷浓度测定:2.8mg/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使用万古霉素的第4个维持剂量给药前测定谷浓度B:该患者用法不能维持全天稳定的血药浓度C:万古霉素是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D:该万古霉素浓度偏低E:应适当增加给药剂量

抗心律失常药氨碘酮可致的主要用药风险是A、心脏毒性(折反心率和传导阻滞)B、肺毒性(间质性肺炎)C、血液毒性(骨髓造血功能障碍)D、耳毒性(耳聋)E、肾毒性(血肌酐升高)

抗排异药环孢素可致的主要用药风险是A、心脏毒性(折反心率和传导阻滞)B、肺毒性(间质性肺炎)C、血液毒性(骨髓造血功能障碍)D、耳毒性(耳聋)E、肾毒性(血肌酐升高)

患者,男性,26岁,因"咳嗽、咳痰伴间断发热1周"入院,查体:T38.9℃,P90次/分,呼吸(R)21次/分,血压(BP)110/70mmHg,血常规:白细胞16.9×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6%;胸部C示右下肺炎症。诊断为"右侧肺炎",入院后使用莫西沙星和氨溴索治疗。换用万古霉素4日后仍体温控制不佳,次日测得万古霉素谷浓度为3.7mg/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万古霉素谷浓度可协助调整给药方案B.该用法不能维持全天稳定的血药浓度C.万古霉素是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D.该患者万古霉素浓度偏低E.应适当增加给药剂量

患者,男性,24岁,因“咳嗽伴发热1周”入院,查体:T:38.8℃,P:92次/分,R:20次/分,BP:114/72mmHg,血常规:白细胞18.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胸部CT示右下肺炎症。诊断为“右侧肺炎”。入院后使用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换药3日后仍体温控制不佳,抽血送检,万古霉素谷浓度测定:2.8mg/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使用万古霉素的第4个维持剂量给药前测定谷浓度B、该患者用法不能维持全天稳定的血药浓度C、万古霉素是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D、万古霉素浓度偏低E、应适当增加给药剂量

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A、耳毒性B、肾毒性C、神经毒性D、过敏性休克E、二重感染

目前推荐的万古霉素谷浓度治疗范围是()A、30-40mg/LB、5-10mg/LC、10-20mg/LD、40-50mg/L

下列经肾排泄,肾毒性强的药物是()A、青霉素类B、万古霉素C、氨基糖苷类D、头孢菌素类E、去甲万古霉素

下列关于替考拉宁说法正确的是()。A、口服吸收较好,可用于治疗假膜性肠炎B、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可能有交叉过敏反应,故对万古霉素过敏者慎用。但用万古霉素曾发生"红人综合征"者非本品禁忌证C、本品与万古霉素一样同为为浓度依赖性杀菌药,其PK/PD评价参数为AUC/MICD、替考拉宁不良反应(尤其是肾毒性)较万古霉素少

具有耳毒性、肾毒性的是()A、氯霉素B、磺胺类C、万古霉素D、四环素类

基于谷浓度调整万古霉素的维持剂量,在第()次给药前采血。A、1B、2C、3D、5

单选题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说法正确的是()A肾毒性与药物的谷浓度无关,而抗菌活性与药物峰值浓度有关B用药方法从以往的一日多次给药,改为一日一次给药,可提高峰值浓度,使抗菌作用增强,同时又使药物谷浓度降低,但并不能使药物的肾毒性降低C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一日一次给药并不能够明显降低肾毒性、提高抗感染的疗效。D对于肾功能减退或早已存在肾脏损害的患者,应按肾功能损害程度估计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

单选题基于谷浓度调整万古霉素的维持剂量,在第()次给药前采血。A1B2C3D5

单选题万古霉素致肾毒性的谷浓度折点为()A15~30mg/LB20~30mg/LC10~20mg/LD10~20μg/LE15~30μg/L

多选题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A耳毒性B肾毒性C神经毒性D过敏性休克E二重感染

多选题下列经肾排泄,肾毒性强的药物是()A青霉素类B万古霉素C氨基糖苷类D头孢菌素类E去甲万古霉素

单选题患者女性,21岁,因“严重定向力障碍,颈项强直,高热39.5℃”来诊。患者既往有先天性脑积水,因为进行性意识改变和发热被收入神经外科病房。1个月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CT:脑室扩大合并脑积水。综合临床指征、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等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脑脊液分流器引起的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建议采用万古霉素抗感染。临床应用万古霉素应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合理的依据不包括()A万古霉素的杀菌效果与血药浓度相关B万古霉素可致耳毒性,且与血药浓度相关C万古霉素可致肾毒性,且与血药浓度相关D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E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

单选题王阿姨,52岁,使用万古霉素2天后出现听力下降,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最佳采集样本时间是()。A即刻B峰浓度时间C谷浓度时间D稳态峰浓度时间E稳态谷浓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