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某,女,45岁。2001年8月初诊。 病史:患者就诊时精神困倦,面色白,下肢明显水肿。自诉二年来双下肢浮肿逐渐加重,按之如泥,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四肢不温,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罗某,女,45岁。2001年8月初诊。 病史:患者就诊时精神困倦,面色白,下肢明显水肿。自诉二年来双下肢浮肿逐渐加重,按之如泥,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四肢不温,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相关考题:

病例摘要:吴某,男,65岁,已婚,农民。2014年3月14日初诊。患者足部水肿日久伴四肢乏力,倦怠。现症: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鼓胀相鉴别。

患者,女,15岁。浮肿3个月余,下肢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面色不华,脘腹胀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其证候是A.湿毒浸淫B.湿热壅盛C.脾阳虚衰D.水湿浸渍E.肾阳衰微

患者身肿日久,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脘腹胀满,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肢体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宜选方 A、五皮饮B、真武汤C、济生肾气丸D、五苓散E、实脾饮

患者,男,41岁,反复肢体浮肿5年。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纳减便溏,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其诊断是A、水肿,水湿浸渍证B、水肿,脾阳虚衰证C、癃闭,脾气不升证D、癃闭,膀胱湿热证E、淋证,劳淋

患者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治当选用A.春泽汤B.五苓散C.实脾饮D.理中丸

陈某,男性,41岁,反复肢体浮肿5年。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纳减便溏,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其诊断是( )A.水肿水湿浸渍证B.水肿脾阳虚衰证C.癃闭脾气不升证D.癃闭膀胱湿热证E.淋证劳淋

患者男,38岁。反复肢体浮肿5年。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纳减便溏,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其诊断是A.水肿水湿浸渍证B.癃闭脾气不升证C.水肿脾阳虚衰证D.癃闭膀胱湿热证E.淋证劳淋

李某,女54岁,干部。 病史:素体虚弱,半年来自觉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伴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胖,舌苔白,脉弱无力。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伍某,男,36岁,推销员。 病史:因工作原因经常在外陪客进餐。4天前发现目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黄色较重,色泽鲜明,口渴,恶心欲吐,纳呆,小便赤黄、短少,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患者,男,25岁,1999年7月20日初诊。 病史:病患心中惕惕而动,面色苍白,形寒肢冷一年。入夏以来,因冒雨涉水,心悸加重,并伴有头目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浮肿尿少,前来求治。舌淡,苔白滑,脉弦滑。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患者,男性,20岁。

张某,男,33岁,素体脾胃虚弱,胃脘不适,纳差,四肢欠温,倦怠乏力。1年前因冒雨后,全身浮肿,发烧,小便不利,经治疗后浮肿基本消退,症情缓解,但晨起仍有眼睑浮肿,乏力身困等症。10天前,又因受湿,病情加重,现症见: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试述其中医诊断,症候,治法,方药。

李某,男,35岁,工人,于1998年4月2日就诊。 主诉:身肿腰以下甚,伴肢冷便溏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原因出现全身水肿尤以腰以下为甚,反复发作,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今前来就诊。现症见:全身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小便短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要求:诊断、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成某,男,42岁,技术员。 病史:平素情绪易怒。二月前因教育孩子问题与妻子吵架后,每次夫妻同房就出现阳事不举,伴心情抑郁,胸脘不适,胁肋胀闷,食少便溏,苔薄,脉弦。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李某,男,35岁,农民。2002年8月6日初诊。 主诉:反复双下肢浮肿、尿少1年余,复发半月。 病史:患者自诉1年来每因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夜尿多,头晕,乏力,畏寒,面色苍白,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服用中药治疗后,症状时有好转,但病情反复出现,半月来下肢浮肿复发,尿量少,腰酸乏力,畏寒肢冷,进食少,腹部胀满,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苔白,脉细。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药(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罗某,女,46岁,7月18日入院。 主诉:下肢痿软无力2年,加重1月。 病史:自述患慢性泄泻10余年,经中西医治疗未愈,近2年来两下肢痿软无力,逐渐加重,纳呆,腹胀,便溏,神疲乏力,颜面虚浮,舌淡,舌体胖大,舌苔薄白,脉细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型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王某,女,48岁,农民。2001年8月5日初诊。 主诉:目黄、身黄、尿黄3月余。 病史:有慢性胃炎病史。3月前由于劳累过度,而自觉全身乏力,逐渐出现身黄、尿黄,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慢性肝炎”曾服药(药物不详)未见好转,而来我院要求中医药治疗。就诊时证见: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如烟熏,脘痞食少,腹胀便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舌苔白腻,脉濡缓。要求:写出疾病诊断、证候诊断与分析、治法、代表方名、药物与用量、煎服法。

患者,男,50岁。面色白光白乏力,脘腹胀闷,纳减便溏,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身肿,腰以下甚。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治疗首选方()A、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B、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C、杞菊地黄丸D、金匮肾气丸E、无比山药丸

患者,男,50岁。病史:素有慢性咽喉炎病史,常因受寒劳累而病情加重。近三年来,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如泥,面色少华,神倦肢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患者,男,25岁,1999年7月20日初诊。病史:病患心中惕惕而动,面色苍白,形寒肢冷一年。入夏以来,因冒雨涉水,心悸加重,并伴有头目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浮肿尿少,前来求治。舌淡,苔白滑,脉弦滑。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患者,男,38岁。病史:半年前因身目发黄,体倦乏力,恶心欲吐,纳呆,厌油腻,小便黄,大便溏烂,到某医院就诊,经治疗(药物不详),未见好转,症状反而加重,现自诉脘腹作胀较甚,口淡不渴,神疲畏寒,纳少,大便溏烂,诊见:身目俱黄,色暗不鲜,舌淡苔腻,脉沉迟。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张某,女,18岁,学生。病史:自幼多病,平素易感冒,近半年来汗出较多,恶风,遇劳则甚,伴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声低气怯,舌淡,苔薄白,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陈某,男性,41岁,反复肢体浮肿5年。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纳减便溏,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其诊断是()A、水肿水湿浸渍证B、水肿脾阳虚衰证C、癃闭脾气不升证D、癃闭膀胱湿热证E、淋证劳淋

单选题小儿肾病水肿,症见面色萎黄,神倦肢冷,纳少便溏,脘闷腹胀,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脉细弱。其证型是(  )。ABCDE

问答题张某,女,18岁,学生。病史:自幼多病,平素易感冒,近半年来汗出较多,恶风,遇劳则甚,伴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声低气怯,舌淡,苔薄白,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问答题李某,男,35岁,工人,于1998年4月2日就诊。 主诉:身肿腰以下甚,伴肢冷便溏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原因出现全身水肿尤以腰以下为甚,反复发作,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今前来就诊。现症见:全身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小便短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要求:诊断、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单选题患儿肾病,肢体水肿,面色萎黄,神倦肢冷,纳少便溏,脘闷腹胀,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脉细弱。其中医辨证为(  )。ABCDE

问答题患者,男,50岁。病史:素有慢性咽喉炎病史,常因受寒劳累而病情加重。近三年来,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如泥,面色少华,神倦肢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