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动,检查:左大腿下段肿胀,压痛(+),化验:白细胞18×10/L,中性70%,血红蛋白78g/L。1年后再次来院复查,体温38.9℃,检查右大腿下段红肿,局部有波动感,X线片提示右股骨下端有大块死骨,死骨外围有大范围高密度骨壳形成,此时最适宜的处理是()A、Orr疗法B、碟形手术C、大剂量抗生素治疗D、切开引流E、死骨摘除

男,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动,检查:左大腿下段肿胀,压痛(+),化验:白细胞18×10/L,中性70%,血红蛋白78g/L。1年后再次来院复查,体温38.9℃,检查右大腿下段红肿,局部有波动感,X线片提示右股骨下端有大块死骨,死骨外围有大范围高密度骨壳形成,此时最适宜的处理是()

  • A、Orr疗法
  • B、碟形手术
  • C、大剂量抗生素治疗
  • D、切开引流
  • E、死骨摘除

相关考题:

男性,18岁,左大腿中段间断疼痛,肿胀伴发热已3年,最近8个月未发作。X摄片诊断为:股骨慢性骨髓炎。查体:体温36.6℃,局部无红肿,轻度深压痛。X线摄片示:股骨上、中1/3交界处增粗8cm,皮质厚,内有30mm×25mm×25mm的死腔,并有20mm×15mm×20mm的死骨。最宜采用的治疗措施是 ( ) A、局部热敷,口服抗生素治疗B、死骨摘除,伤口敞开换药治疗C、行死骨摘除、带蒂肌瓣填塞死腔、伤口缝合术D、行死骨摘除,闭合冲洗吸引疗法E、行死骨摘除、碟形术

男,12岁,右股骨下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经抗生素与局部减压引流治疗,急性炎症消退,体温正常,创口愈合已3周,血沉及白细胞计数均正常范围,患肢用管形石膏固定,准备出院。给予最合适的出院医嘱是 ( )A、石膏固定继续3个月来复查B、石膏固定继续1个月后来复查C、使用抗生素和固定1个月来复查D、使用抗生素和固定2个月来复查E、使用抗生素和固定3个月来复查患儿按医嘱来院复查,X线片检查发现右股骨下段有大块死骨及少量包壳形成,此时应建议 ( )A、继续使用抗生素和外固定,1个月来复查B、继续石膏固定,2~3个月来复查C、拆除石膏外固定,开始锻炼膝关节活动,严密观察D、手术摘除死骨E、继续外固定并加用抗生素治疗2个月来复查1年后再次来院复查,体温38.9℃,检查右大腿下段红肿,局部有波动感,X线片提示右股骨下端有大块死骨,死骨外围有大范围高密度骨壳形成,此时最适宜的处理是 ( )A、Orr疗法B、碟形手术C、大剂量抗生素治疗D、切开引流E、死骨摘除

女性,18岁,左股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经抗生素治疗2月余,一般情况已趋正常,仅左大腿内侧有2个瘘管时愈时患。近3天来突然体温升高,脉搏增速。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上限,中性粒细胞89%。X线检查见左股骨干增粗,密度不均,周围有新生骨包壳,内有死骨及死腔。这时最适宜的处理是A.彻底摘除死骨,切除瘘管,闭合伤口B.摘除死骨,搔刮瘘管,伤口开放C.摘除死骨,将死腔变成碟状D.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局部切开引流

男性,20岁,左大腿中段间断疼痛、肿胀伴发热已3年,最近8个月未发作。X摄片诊断为:股骨慢性骨髓炎。查体:体温36.6°C,局部无红肿,轻度深压痛。X线摄片示:股骨上、中1/3交界处增粗8cm,皮质厚,内有30mmX25mmX25mm的死腔,并有20mmX15mmX20mm的死骨。最宜采用的治疗措施是A.死骨摘除,伤口敞开换药治疗B.行死骨摘除、碟形手术C.行死骨摘除、带蒂肌瓣填塞死腔、伤口缝合术D.行死骨摘除,闭合冲洗吸引疗法

男性,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动。检查:右大腿下段轻肿,压痛(+)。化验:白细胞18×10/L。杆状核5%,分叶核70%,血红蛋白78g/L。病情好转后,抗生素停止应用的指征A.白细胞正常后2~3周B.血沉正常后2~3周C.伤口愈合后2~3周D.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2~3周E.体温降至正常后2~3周

男性,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动。检查:右大腿下段轻肿,压痛(+)。化验:白细胞18×10/L。杆状核5%,分叶核70%,血红蛋白78g/L。可能为诊断依据的检查A.X线片B.血培养C.局部分层穿刺D.局部B超E.膝关节穿刺

男性,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动。检查:右大腿下段轻肿,压痛(+)。化验:白细胞18×10/L。杆状核5%,分叶核70%,血红蛋白78g/L。应选择的治疗方法是A.切开引流,开放换药B.切开引流+骨开窗+开放换药C.切开引流,放置灌注管,缝合伤口D.切开引流,骨开窗+灌注引流,缝合伤口E.反复脓肿穿刺,抗生素冲洗

男,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动,检查:左大腿下段肿胀,压痛(+),化验:白细胞18×10/L,中性70%,血红蛋白78g/L。病情好转后,抗生素停止应用的指征()A、白细胞正常后2~3周B、体温降至正常后2~3周C、伤口愈合后2~3周D、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2~3周E、血沉正常后2~3周

男,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动,检查:左大腿下段肿胀,压痛(+),化验:白细胞18×10/L,中性70%,血红蛋白78g/L。应选择的治疗方法是()A、切开引流,开放换药B、切开引流+骨开窗+开放换药C、切开引流+骨开窗+灌注引流,缝合伤口D、切开引流,放置灌注管,缝合伤口E、反复脓肿穿刺,抗生素冲洗

男,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突发高烧10天,体温:39到40度,伴寒战、头痛,食欲差,左大腿下段持续剧痛,患肢不能活动,查体:左大腿下端轻肿(活动关节时疼痛不重),局部皮温高,化验:末梢血白细胞18×10/L,最能帮助诊断的检查是()A、局部分层穿刺B、结核菌素实验C、X线摄片D、膝关节穿刺E、肌肉活检

病历摘要:患儿男性,12岁。左大腿下段持续剧痛伴高热7天,体温39~40℃,寒战、食欲差;体查:左大腿下段稍肿胀,局部皮温高,深压痛。其适宜的处理()提示:患者未按医生要求前来复查,一年后因左大腿下段红肿,局部有波动感,门诊X线平片检查示:左股骨下段有大块死骨,死骨外周有大范围高密度骨壳形成。A、Orr疗法B、碟形手术C、切开引流D、大剂量抗生素治疗E、死骨摘除F、不摘除死骨,清洗后放回原处

左股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经抗生素治疗2个月余,一般情况已趋正常,只有左大腿内侧有2个瘘管,时愈时患,近3天来突然体温升高,脉搏增速,白细胞12×109/L,中性87%,X线见左股骨干增粗,密度不均,周围有新生包壳,内有死骨及死腔。这时最适宜的处理是()A、彻底摘除死骨,切除瘘管,闭合伤口B、摘除死骨,搔刮瘘管,伤口开放C、摘除死骨,将死腔变成蝶状D、清除死骨,肌瓣填塞死腔E、足量有效抗生素,局部切开引流

男,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动,检查:左大腿下段肿胀,压痛(+),化验:白细胞18×10/L,中性70%,血红蛋白78g/L。患儿按医嘱来院复查,X线片检查发现右股骨下段有大块死骨及少量包壳形成,此时应建议()A、继续使用抗生素和外固定,1个月来复查B、继续石膏固定,2~3个月来复查C、拆除石膏外固定,开始锻炼膝关节活动,严密观察D、手术摘除死骨E、继续外固定并加用抗生素治疗2个月来复查

男,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动,检查:左大腿下段肿胀,压痛(+),化验:白细胞18×10/L,中性70%,血红蛋白78g/L。可作为诊断依据的检查()A、X线片B、局部B超C、血培养D、局部分层穿刺E、膝关节穿刺

患者,女,16岁。左股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经抗生素治疗2个月余,一般情况已趋正常,仅左大腿内侧有2个瘘管时愈时患。近3天来突然体温升高,脉搏增速。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上限,中性粒细胞0.89。X线片见左股骨干增粗,密度不均,周围有新生骨包壳,内有死骨及死腔。最适宜的处理是()A、彻底摘除死骨,切除瘘管,闭合伤口B、摘除死骨,搔刮瘘管,伤口开放C、摘除死骨,将死腔变成碟状D、清除死骨,肌瓣填塞死腔E、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局部切开引流

男性,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最高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活动,检查:左大腿下端略肿,压痛阳性,化验:白细胞18000/ml,中性粒细胞85%,血红蛋白7.8g/L。可能的诊断依据是()A、X线片B、血培养C、局部分层穿刺D、局部B超E、膝关节穿刺

8岁男性患者,右大腿下外侧两窦道3年,近四天突发寒战高热,局部肿胀压痛明显,X线片见死骨死腔,最适宜的处理是()A、大剂量联合抗菌素应用B、切开引流术C、刮除术D、死骨摘除术E、反复穿刺冲冼

男,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动,检查:左大腿下段肿胀,压痛(+),化验:白细胞18×10/L,中性70%,血红蛋白78g/L。给予最合适的出院医嘱是()A、石膏固定继续3个月来复查B、石膏固定继续1个月后来复查C、使用抗生素和固定1个月来复查D、使用抗生素和固定2个月来复查E、使用抗生素和固定3个月来复查

单选题左股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经抗生素治疗2个月余,一般情况已趋正常,只有左大腿内侧有2个瘘管,时愈时患,近3天来突然体温升高,脉搏增速,白细胞12×10/L,中性87%,X线见左股骨干增粗,密度不均,周围有新生包壳,内有死骨及死腔。这时最适宜处理是()。A清除死骨,肌瓣填塞死腔B彻底摘除死骨,切除瘘管,闭合伤口C摘除死骨,将死腔变成蝶状D摘除死骨,搔刮瘘管,伤口开放E足量有效抗生素,局部切开引流

单选题男,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动,检查:左大腿下段肿胀,压痛(+),化验:白细胞18×10/L,中性70%,血红蛋白78g/L。患儿按医嘱来院复查,X线片检查发现右股骨下段有大块死骨及少量包壳形成,此时应建议()A继续使用抗生素和外固定,1个月来复查B继续石膏固定,2~3个月来复查C拆除石膏外固定,开始锻炼膝关节活动,严密观察D手术摘除死骨E继续外固定并加用抗生素治疗2个月来复查

单选题左股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经抗生素治疗2个月余,一般情况已趋正常,只有左大腿内侧有2个瘘管,时愈时患,近3天来突然体温升高,脉搏增速,白细胞12×109/L,中性87%,X线见左股骨干增粗,密度不均,周围有新生包壳,内有死骨及死腔。这时最适宜的处理是()A彻底摘除死骨,切除瘘管,闭合伤口B摘除死骨,搔刮瘘管,伤口开放C摘除死骨,将死腔变成蝶状D清除死骨,肌瓣填塞死腔E足量有效抗生素,局部切开引流

多选题病历摘要:患儿男性,12岁。左大腿下段持续剧痛伴高热7天,体温39~40℃,寒战、食欲差;体查:左大腿下段稍肿胀,局部皮温高,深压痛。其适宜的处理()提示:患者未按医生要求前来复查,一年后因左大腿下段红肿,局部有波动感,门诊X线平片检查示:左股骨下段有大块死骨,死骨外周有大范围高密度骨壳形成。AOrr疗法B碟形手术C切开引流D大剂量抗生素治疗E死骨摘除F不摘除死骨,清洗后放回原处

单选题男,12岁,右股骨下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经抗生素与局部减压引流治疗,急性炎症消退,体温正常,创口愈合已3周,血沉及白细胞计数均正常范围,患肢用管形石膏固定,准备出院。1年后再次来院复查,体温38.9℃,检查右大腿下段红肿,局部有波动感,X线片提示右股骨下端有大块死骨,死骨外围有大范围高密度骨壳形成,此时最适宜的处理是( )AOrr疗法B碟形手术C大剂量抗生素治疗D切开引流E死骨摘除

单选题男,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动,检查:左大腿下段肿胀,压痛(+),化验:白细胞18×10/L,中性70%,血红蛋白78g/L。可作为诊断依据的检查()AX线片B局部B超C血培养D局部分层穿刺E膝关节穿刺

单选题16岁女性,左股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经抗生素治疗2个月余,一般情况已趋正常,仅左大腿内侧有2个瘘管时愈时患。近3天来突然体温升高,脉搏增速。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上限,中性粒细胞89%。X线见左股骨干增粗,密度不均,周围有新生骨包壳,内有死骨及死腔。这时最适宜的处理是( )A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局部切开引流B摘除死骨,搔刮瘘管,伤口开放C摘除死骨,将死腔变成碟状D清除死骨,肌瓣填塞死腔E彻底摘除死骨,切除瘘管,闭合伤口

单选题男性,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最高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活动,检查:左大腿下端略肿,压痛阳性,化验:白细胞18000/ml,中性粒细胞85%,血红蛋白7.8g/L。可能的诊断依据是()AX线片B血培养C局部分层穿刺D局部B超E膝关节穿刺

单选题男,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动,检查:左大腿下段肿胀,压痛(+),化验:白细胞18×10/L,中性70%,血红蛋白78g/L。1年后再次来院复查,体温38.9℃,检查右大腿下段红肿,局部有波动感,X线片提示右股骨下端有大块死骨,死骨外围有大范围高密度骨壳形成,此时最适宜的处理是()AOrr疗法B碟形手术C大剂量抗生素治疗D切开引流E死骨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