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凡眼部不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引起视力低于(),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A0.8B0.9C1D0.6

单选题
凡眼部不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引起视力低于(),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
A

0.8

B

0.9

C

1

D

0.6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弱视是指眼部A、有器质性病变,远视力经矫正≤0.6者B、有器质性病变,远视力经矫正≤0.8者C、有器质性病变,远视力经矫正≤1.0者D、无器质性病变,远视力经矫正≤0.6者E、无器质性病变,远视力经矫正≤0.8者

弱视是常见的儿童眼病,下列关于弱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无明显的眼部器质性改变,主要由功能性因素引起远视力低于0.8B.弱视通过屈光矫正可以达到正常或较好视力C.弱视仅发生在发育未成熟的小儿,8岁以上的儿童视觉发育成熟,不会发生弱视D.弱视儿童不能形成完整的立体视觉,严重者可引起立体盲等视功能残疾E.目前,对弱视的治疗没有有效的方法

1985年对弱视的定义为()。 A、视觉中枢异常导致最好矫正视力下降,儿童早期由于光学性、物理性或眼位异常引起视觉发育异常B、由于形觉剥夺或双眼相互作用异常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经恰当治疗后视力提高者C、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1.0,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病年龄上限是6~8岁D、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有关弱视的错误描述是( ) A、弱视为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B、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C、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8,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可以诊断为弱视D、弱视的发病机制复杂,常用双眼异常的相互作用和形觉剥夺两种理论来解释E、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0~3岁

弱视是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远视力经矫正低于(  )为弱视。A.0.7B.0.8C.0.9D.1.0

眼部无器质性病变,下列哪种情况为弱视()。A、远视力≤0.8,针孔达到1.0B、远视力≤0.5,近视力达到1.0/20cmC、远视力≤0.5,矫正视力达到1.0D、远视力≤0.8,近视力≤0.8/25cmE、两眼矫正视力不等,达到或超过2行,视力较低眼为弱视眼

关于弱视,错误的说法是()A、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B、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C、屈光矫正视力可达到正常D、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E、弱视儿童没有完整的立体视觉

凡眼部不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引起视力低于(),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A、0.8B、0.9C、1D、0.6

弱视儿童表现为视力低下,且()。A、散瞳可使视力正常B、经矫正,可使视力正常C、经矫正,仍不能使视力正常

弱视为()A、由于大脑皮质发育不全引起矫正视力低于正常B、由于视网膜病变引起矫正视力低于正常C、由于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引起矫正视力低于正常D、由于眼球先天异常引起矫正视力低于正常E、由遗传造成

弱视是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远视力经矫正低于()为弱视。A、0.7B、0.8C、0.9D、1.0

下列哪项不属于弱视的特征()A、远视力低下B、近视力减退C、单个视标好过多个视标视力D、暗光线下视力反而好E、眼部无器质性病变

眼部无器质性病变,下列哪种情况为弱视()A、远视力≤0.8,针孔达到1.0B、远视力≤0.5,近视力达到1.0/20cmC、远视力≤0.5,矫正视力达到1.0D、远视力≤0.8,近视力≤0.8/25cmE、远视力≤0.8,矫正视力≤0.8

单选题眼部无器质性病变,下列哪种情况为弱视()。A远视力≤0.8,针孔达到1.0B远视力≤0.5,近视力达到1.0/20cmC远视力≤0.5,矫正视力达到1.0D远视力≤0.8,近视力≤0.8/25cmE两眼矫正视力不等,达到或超过2行,视力较低眼为弱视眼

单选题弱视是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远视力经矫正低于()为弱视。A0.7B0.8C0.9D1.0

单选题眼部无器质性病变,下列哪种情况为弱视()A远视力≤0.8,针孔达到1.0B远视力≤0.5,近视力达到1.0/20cmC远视力≤0.5,矫正视力达到1.0D远视力≤0.8,近视力≤0.8/25cmE远视力≤0.8,矫正视力≤0.8

单选题凡眼部不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引起视力低于(),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A0.8B0.9C1D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