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单选题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

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

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

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参考解析

解析: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故A项错误:社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会推动社会发展,故B项错误;C项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正确地反映了题意: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不同的社会是不一样的,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改革发展生产力来实现的,故D项错误。本题答案选C。

相关考题:

1978年,( )的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A.河南南街村B.江苏华西村C.山西大寨村D.安徽小岗村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A、怀宁B、庐江C、太湖D、凤阳

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2002年到2010年,连续9年将“三农”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极大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体现了(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我国注重增加农民的民主权利C.社会主义民主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回答34-35题。34.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 ”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我们要时刻牢记,农民是农村改革创新的( ),农村改革创新靠的是农民,为的也是农民。A. 主人B. 主体C. 主持 D. 主创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A、怀宁B、庐江C、凤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场伟大的变革率先出现在()。A、江苏华西村B、安徽小岗村C、河南南街村

1978年,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18户农民创造出(),其做法是生产队与每户农民约定,先把该缴给国家的.该留给集体的都固定下来,收获以后剩多剩少都是农民自己的。A、包干到户B、包产到户C、分田单干D、包产到组

改革开放过程中,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地点是在安徽的哪里?

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D、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36年前,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拉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36年后,小岗村将分散的土地重新集中后对外发包,流转总面积达8400多亩,占可耕地面积的44%。按照中央部署,土地流转正逐步在全国有序进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 ①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②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巩固集体经济主体地位 ③降低农业自然风险,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 ④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揭开了闽西武装斗争的序幕,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起义的第一枪。A、蛟洋农民暴动B、平和长乐农民暴动C、永定暴动D、田农民武装暴动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实现了新的历史性突破。

30年前,小岗村18名农民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状,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大包干,最终18户农民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进而确认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农村改革又面临着如何适应较高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等问题。但我们相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广大农民会继续从本地区实际出发进行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

1978年12月,安微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分田到户”,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 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缩小城乡差距,连续9年将“三农”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极大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这体现了()。A、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我国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C、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C、给农民生产自主权D、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安徽小岗村里,矗立着“大包干”纪念馆,记录着“包产到户”带给农民的温饱。“包产到户”能带给农民温饱,是因为“包产到户”()A、保证了农村劳动力投入B、保障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C、提高了农业的科技水平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单选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场伟大的变革率先出现在()。A江苏华西村B安徽小岗村C河南南街村

多选题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改革先锋称号,称他们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当时,() 、() 、()、()等按下了手印。A严俊昌B严宏昌C关友江D严金昌

单选题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C给农民生产自主权D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填空题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小岗村“()”带头人改革先锋称号,称他们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多选题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5个“一号文件”,2004-2008颁布了新世纪关于“三农”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改革开放以来10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A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开创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B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C体现了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D表达了党把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决心

单选题()揭开了闽西武装斗争的序幕,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起义的第一枪。A蛟洋农民暴动B平和长乐农民暴动C永定暴动D田农民武装暴动

问答题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秘密“契约”,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拉开了什么的序幕?中共十四大要求稳定和完善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向什么方向逐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