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男,45岁,因“脾大、白细胞增高1周”来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7×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98,可见幼稚粒细胞;血红蛋白150g/L,血小板320×109/L。骨髓形态学检查: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系为主,各阶段粒细胞比例增高,原始粒细胞0.105,嗜碱粒细胞0.21,嗜酸粒细胞0.055。骨髓活检: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易见。细胞遗传学检查:t(9;22)/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此病例诊断符合()A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BCML加速期CCML急变期D骨髓增殖性疾病(MPD.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PD

单选题
患者男,45岁,因“脾大、白细胞增高1周”来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7×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98,可见幼稚粒细胞;血红蛋白150g/L,血小板320×109/L。骨髓形态学检查: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系为主,各阶段粒细胞比例增高,原始粒细胞0.105,嗜碱粒细胞0.21,嗜酸粒细胞0.055。骨髓活检: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易见。细胞遗传学检查:t(9;22)/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此病例诊断符合()
A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

B

CML加速期

C

CML急变期

D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

E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PD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流行性腮腺炎的实验室检查可见( )A、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B、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D、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E、血象正常,无改变

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可致白细胞减少,其停药指征是A.白细胞少于4×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1.5×109/LB.白细胞少于3×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1.5×109/LC.白细胞少于2×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1×100/LD.白细胞少于3.5×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1×109/LE.白细胞少于2.5×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1.5×109/L

新生儿第一日的血常规特点是( )A.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65%,淋巴细胞30%B.白细胞8.0×109/L,中性粒细胞50%,淋巴细胞50%C.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35%,淋巴细胞60%D.白细胞20×109L,中性粒细胞65%,淋巴细胞30%E.白细胞20×109/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20%

1岁婴儿的血常规特点是( )A.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65%,淋巴细胞30%B.白细胞8.0×109/L,中性粒细胞50%,淋巴细胞50%C.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35%,淋巴细胞60%D.白细胞20×109L,中性粒细胞65%,淋巴细胞30%E.白细胞20×109/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20%

下列血常规检查结果,符合该病人特点的是( )。A.白细胞2.4×109/L,中性44%,淋巴56%B.白细胞3.4×109/L,中性70%,淋巴20%C.白细胞5.5×109/L,中性55%,淋巴45%D.白细胞5.8×109/L,中性70%,淋巴30%E.白细胞19.2×109/L,中性80%,淋巴20%

下列血常规检查部分中哪项异常( )A.红细胞计数5×1012/L(500万/μl)B.血红蛋白量130g/L(13g/dl)C.白细胞计数6×109/L(6000/μl)D.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70%.E.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10%.

患者男,45岁,因“脾大、白细胞增高1周”来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7×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98,可见幼稚粒细胞;血红蛋白150g/L,血小板320×109/L。骨髓形态学检查: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系为主,各阶段粒细胞比例增高,原始粒细胞0.105,嗜碱粒细胞0.21,嗜酸粒细胞0.055。骨髓活检: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易见。细胞遗传学检查:t(9;22)/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如果ABL1基因突变检测发现T315I突变,最合适的治疗方式是()A、联合化学治疗B、清髓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C、达沙替尼D、尼罗替尼E、伊马替尼

成人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下列哪一项()A、白细胞计数3×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8×109/LB、白细胞计数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C、白细胞计数2.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D、白细胞计数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8×109/LE、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可致白细胞减少,其停药指征是()A、白细胞<4×109/L,中性粒细胞<1.5×109/LB、白细胞<3×109/L,中性粒细胞<1.5×109/LC、白细胞<4.5×109/L,中性粒细胞<2×109/LD、白细胞<3.5×109/L,中性粒细胞<2×109/LE、白细胞<2.5×109/L,中性粒细胞<1.5×109/L

患儿男,5岁,因“发热、头痛、呕吐3天,抽搐1次”来诊。查体:体温39℃,面色苍白。血常规:白细胞22×109/L,中性粒细胞0.88。为确诊,最为必要的检查是()。A、血常规B、血培养C、脑电图D、脑脊液检查E、颅脑CT

患者,男,38岁,1月来乏力、食欲差,左上腹胀痛。查体:肝肋下3cm,脾肋下10cm,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260×109/L,血小板210×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及晚幼粒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首选治疗()A、羟基脲B、三代头孢C、脾切除D、DA方案E、保肝治疗

单选题患者男,8岁,因“拔牙后出血不止”来诊。查体:皮肤可见小片淤斑,肝、脾不大,关节无畸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6.6×109/L,血小板200×109/L。凝血检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3秒,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86秒。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可能是()A凝血因子ⅫB凝血因子ⅪC凝血因子ⅩD凝血因子ⅨE凝血因子Ⅷ

单选题患者男,45岁,因“脾大、白细胞增高1周”来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7×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98,可见幼稚粒细胞;血红蛋白150g/L,血小板320×109/L。骨髓形态学检查: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系为主,各阶段粒细胞比例增高,原始粒细胞0.105,嗜碱粒细胞0.21,嗜酸粒细胞0.055。骨髓活检: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易见。细胞遗传学检查:t(9;22)/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如果ABL1基因突变检测发现T315I突变,最合适的治疗方式是()A联合化学治疗B清髓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C达沙替尼D尼罗替尼E伊马替尼

单选题患者男,45岁,因“脾大、白细胞增高1周”来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7×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98,可见幼稚粒细胞;血红蛋白150g/L,血小板320×109/L。骨髓形态学检查: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系为主,各阶段粒细胞比例增高,原始粒细胞0.105,嗜碱粒细胞0.21,嗜酸粒细胞0.055。骨髓活检: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易见。细胞遗传学检查:t(9;22)/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最合适的治疗方式是()A羟基脲B马利兰C联合化学治疗D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ETKI取得疗效后清髓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单选题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可致白细胞减少,其停药指征是()。A白细胞<4×109/L,中性粒细胞<1.5×109/LB白细胞<3×109/L,中性粒细胞<1.5×109/LC白细胞<4.5×109/L,中性粒细胞<2×109/LD白细胞<3.5×109/L,中性粒细胞<2×109/LE白细胞<2.5×109/L,中性粒细胞<1.5×109/L

单选题患者,男,32岁。腹胀,全身疼痛半个月。检查:脾肋缘下6cm,白细胞计数160.0×109/L,白细胞分类可见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少许。其诊断是()A脾功能亢进B门脉性肝硬化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单选题患者,男,38岁,1月来乏力、食欲差,左上腹胀痛。查体:肝肋下3cm,脾肋下10cm,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260×109L,血小板210×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及晚幼粒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首选治疗()。A羟基脲B三代头孢C脾切除DDA方案E保肝治疗

单选题患者,女,44岁。主因腰痛、发热、尿频来诊,尿沉渣白细胞10~20个/HP,可见白细胞管型,WBC11×109/L,中性粒细胞0.85,诊断为(  )。ABCDE

单选题患者女,20岁,因“体检发现脾大”来诊。患者无自觉不适。实验室检查:血型AB,血红蛋白130g/L,白细胞87×109/L,血小板450×109/L。外周血细胞涂片:可见中晚幼粒细胞。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3,中幼粒细胞0.15,晚幼粒细胞0.30。首选的治疗方案为()A高三尖杉脂碱+阿糖胞苷(HA方案)化学治疗B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羟基脲D伊马替尼E干扰素

单选题瘤患者化疗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低于多少时,宜采取保护性隔离()A白细胞低于0.5X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1X109/LB白细胞低于1X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0.5X109/LC白细胞低于1X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1X109/LD白细胞低于10X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0.5X109/L

单选题患者女性,57岁。患糖尿病10年,高热一周前来就诊,实验室检查:Hb106g/L,PLT412×109/L,WBC38×109/L,白细胞分类见幼稚细胞占3%,成熟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和空泡,骨髓象无明显变化,NAP积分明显增高。该患者首先考虑下列哪项疾病()A急性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脾功能亢进D类白血病反应E骨髓纤维化

单选题患者女,20岁,因“体检发现脾大”来诊。患者无自觉不适。实验室检查:血型AB,血红蛋白130g/L,白细胞87×109/L,血小板450×109/L。外周血细胞涂片:可见中晚幼粒细胞。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3,中幼粒细胞0.15,晚幼粒细胞0.30。根治该病的治疗方案为()A维持化学治疗B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羟基脲D伊马替尼E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选题抗甲状腺药物引起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时的停药指征为()。A白细胞<6×109/L或中性粒细胞<1.0×109/LB白细胞<4×109/L或中性粒细胞<1.0×109/LC白细胞<3.5×109/L或中性粒细胞<2.5×109/LD白细胞<3×109/L或中性粒细胞<1.5×109/LE白细胞<5×109/L或中性粒细胞<0.5×109/L

单选题流行性腮腺炎的实验室检查可见()。A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B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D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E血象正常,无改变

单选题成人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A白细胞总数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109/LB白细胞总数4.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8×109/LC白细胞总数4×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D白细胞总数3.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7×109/LE白细胞总数3×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3×109/L

单选题患者女,20岁,因“体检发现脾大”来诊。患者无自觉不适。实验室检查:血型AB,血红蛋白130g/L,白细胞87×109/L,血小板450×109/L。外周血细胞涂片:可见中晚幼粒细胞。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3,中幼粒细胞0.15,晚幼粒细胞0.30。最可能的诊断是()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红细胞增多症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E骨髓纤维化

单选题患者,女,26岁,因甲状腺肿大就诊,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医师告知患者需坚持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并定期到医院复查。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可致白细胞减少,其停药指征是A白细胞少于4×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1.5×109/LB白细胞少于3.5x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1×109/LC白细胞少于3x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1.5×109/LD白细胞少于2.5×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1.5×109/LE白细胞少于2×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1×109/L

单选题患儿男,5岁,因“发热、头痛、呕吐3天,抽搐1次”来诊。查体:体温39℃,面色苍白。血常规:白细胞22×109/L,中性粒细胞0.88。为确诊,最为必要的检查是()。A血常规B血培养C脑电图D脑脊液检查E颅脑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