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男性,62岁,因低热、乏力、左上腹部饱胀就诊。查体,脾肋下6cm,质地坚硬,胸骨压痛明显。Hb为100g/L,WBC为40×109/L,分类示早幼粒细胞4%,中性中幼粒细胞为17%,中性晚幼粒细胞为16%,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为18%,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21%,嗜碱性粒细胞为11%,嗜酸性粒细胞3%,淋巴细胞为8%,单核细胞2%,PLT为130×109/L。t(9;22)(q34;q11)称为ph染色体。关于ph染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h染色体存在于CML的整个病程中,一般不因治疗而消失Bph染色体阴性CML预后较好,而阳性预后较差Cph染色体可见于90%以上的CML患者Dph染色体可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ph染色体可出现于幼红细胞.巨核细胞中

单选题
患者,男性,62岁,因低热、乏力、左上腹部饱胀就诊。查体,脾肋下6cm,质地坚硬,胸骨压痛明显。Hb为100g/L,WBC为40×109/L,分类示早幼粒细胞4%,中性中幼粒细胞为17%,中性晚幼粒细胞为16%,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为18%,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21%,嗜碱性粒细胞为11%,嗜酸性粒细胞3%,淋巴细胞为8%,单核细胞2%,PLT为130×109/L。t(9;22)(q34;q11)称为ph染色体。 关于ph染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h染色体存在于CML的整个病程中,一般不因治疗而消失

B

ph染色体阴性CML预后较好,而阳性预后较差

C

ph染色体可见于90%以上的CML患者

D

ph染色体可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

ph染色体可出现于幼红细胞.巨核细胞中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一位36岁的男性患者,因反复低热,左上腹饱胀感2个月入院,查体发现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有压痛,肝肋下3cm,脾肋下8cm,血象WBC 120×109/L,分类可见中、晚幼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RBC 3.08×1012/L,Hb 85g/L,PLT 58×109/L,原始淋巴细胞25%。如果该患者骨髓中原始淋巴细胞占25%,提示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

男性,30岁。全身乏力,低热、伴左上腹肿块半年。肝肋下2cm,脾肋下7cm,化验: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l40×109/L,血小板100 × 109/L,骨髓象原始粒细胞0.02,Ph’染色体阳性,正确的治疗为( )。

男性,28岁。低热、乏力伴左上腹肿块半年,检查肝肋下3cm,脾肋下8cm。化验:Hb:85g/L,白细胞:100×109/L,骨髓象:原始粒细胞3%,Ph1染色体阳性,正确治疗应为A.DA方案B.CHOP方案C.VP方案D.羟基脲E.脾切除

一位36岁的男性患者,因反复低热,左上腹饱胀感2个月入院,体查发现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有压痛,肝肋下3cm,脾肋下8cm,血象WBC120x109/L,分类可见中、晚幼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RBC 3.08X1012/L, Hb 85g/L,PLT 58X109/L,原始淋巴细胞25%。该患者首选的化疗方案是A. VLDP B. HAA C. DA D. CHOP

一位36岁的男性患者,因反复低热,左上腹饱胀感2个月入院,体查发现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有压痛,肝肋下3cm,脾肋下8cm,血象WBC120x109/L,分类可见中、晚幼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RBC 3.08X1012/L, Hb 85g/L,PLT 58X109/L,原始淋巴细胞25%。该患者为明确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是A.网织红细胞计数B.淋巴结活检C.肝脾B超D.骨髓检查

男性,40岁,因反复低热、左上腹饱胀感2个月入院,体查: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有压痛.肝肋下3cm,脾肋下8cm,血象WBC120X109/L,分类可见中、晚幼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RBC3.08X1012/L,Hb85g/L,Plt58X109/L,原始淋巴细胞25%。该患者为明确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是A.网织红细胞计数B.血沉C.淋巴结活检D.骨髓检查

患者,男性,62岁,因低热、乏力、左上腹部饱胀就诊。查体,脾肋下6cm,质地坚硬,胸骨压痛明显。Hb为100g/L,WBC为40×109/L,分类示早幼粒细胞4%,中性中幼粒细胞为17%,中性晚幼粒细胞为16%,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为18%,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21%,嗜碱性粒细胞为11%,嗜酸性粒细胞3%,淋巴细胞为8%,单核细胞2%,PLT为130×109/L。该病例最常见的染色体改变为()A、t(8;21)(q22;q22)B、t(9;22)(q34;q11)C、t(15;17)(q22;q11)D、t(9;11)(p21;q23)E、inv(14)(q11;q32)

男性,36岁,因反复低热,左上腹饱胀感2个月入院,体查: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有压痛,肝肋下3cm,脾肋下8cm.血象WBC120×109/L,分类可见中、晚幼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RBC3.08×1012/L.Hb85g/L,PLT58×109/L,原始淋巴细胞25%。该患者为明确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是()A、血沉B、网织红细胞计数C、肝脾B超D、骨髓检查E、淋巴结活检

男性,36岁,因反复低热,左上腹饱胀感2个月入院,体查: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有压痛,肝肋下3cm,脾肋下8cm.血象WBC120×109/L,分类可见中、晚幼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RBC3.08×1012/L.Hb85g/L,PLT58×109/L,原始淋巴细胞25%。该患者首选的化疗方案是()A、VLDPB、HAAC、干扰素+HuD、DAE、CHOP

患者,男性,48岁,乙型肝炎病史10年,因乏力、低热、腹胀、少尿入院。查体:巩膜黄染,腹部膨隆,呈蛙状腹,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指,移动性浊音阳性。下列指标中,不能提示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是()A、白蛋白明显降低B、球蛋白明显降低C、转氨酶明显增高D、重度黄疸E、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某女性,54岁,纳差,左上腹饱胀1年余。查体:消瘦,胸骨无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脐下7cm,腹部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Hb73g/L,WBC112×10/L,PLT305×10/L;骨髓穿刺呈干抽,NAP染色为阴性,积分为0。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为( )A、急性白血病B、原发性骨髓纤维化C、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E、多毛细胞白血病

男,42岁。左上腹饱胀1个月,既往有"肝炎"病史。查体:胸骨压痛(+),脾肋下8cm。血象:WBC200×109/L,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嗜酸及嗜碱粒细胞增多,Hb90g/L,PLT80×109/L,最可能的诊断是()。A、肝硬化B、脾功能亢进C、类白血病反应D、骨髓纤维化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患者,女,58岁。乏力、低热1个月。查体:双侧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直径2cm,质韧、无触痛、胸骨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cm。实验室检查:Hb76g/L,WBC5.2×109/L,PLT123×109/L,网织红细胞0.14,Coombs试验(+),尿胆红素(-),尿胆原(+++)。为确诊首选的辅助检查是()。A、腹部B超B、骨髓活检C、骨髓细胞学检查D、胸部X线片E、淋巴结活检

患者,女性,46岁。因乏力、左上腹部饱胀就诊。查体:贫血貌,胸骨压痛明显,脾肋下5cm,质地坚硬。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5g/L,WBC为38×109/L,分类以中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嗜碱性粒细胞为8%,血小板为200×109/L。骨髓穿刺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骨髓象特征。为确诊慢粒,下列哪项检查最可靠?()A、ph染色体B、造血干/祖细胞培养C、检测BCR/ABL融合基因D、细胞免疫学检查E、细胞化学染色

单选题患者女,50岁,因“腹胀痛、乏力、消瘦6个月”来诊。查体:轻度贫血貌;胸骨压痛明显,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肋下2cm,脾大至平脐。血常规:Hb90g/L,WBC70×109/L,见大量中、晚幼粒细胞及嗜碱粒细胞,PLT350×109/L。下一步最重要的检查是()A腹部CTB骨髓检查C血生化检测D腹部B型超声E脑脊液检测

单选题患者,女性,46岁。因乏力、左上腹部饱胀就诊。查体:贫血貌,胸骨压痛明显,脾肋下5cm,质地坚硬。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5g/L,WBC为38×109/L,分类以中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嗜碱性粒细胞为8%,血小板为200×109/L。骨髓穿刺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骨髓象特征。关于慢粒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染色体为慢粒特有BBCR/ABL融合基因仅见于ph染色体阳性患者C典型易位为t(9;22)(q34;q11),只见于粒细胞D部分病人经治疗后,ph染色体消失E慢粒病程中可检测到ph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异常

单选题患者,女性,46岁。因乏力、左上腹部饱胀就诊。查体:贫血貌,胸骨压痛明显,脾肋下5cm,质地坚硬。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5g/L,WBC为38×109/L,分类以中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嗜碱性粒细胞为8%,血小板为200×109/L。骨髓穿刺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骨髓象特征。关于该病人的骨髓象描述,错误的是()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B原粒和早幼粒细胞易见,原粒细胞大于10%C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D粒细胞胞质中可偶见Auer小体E骨髓可发生轻度纤维化

单选题患者,女性,46岁。因乏力、左上腹部饱胀就诊。查体:贫血貌,胸骨压痛明显,脾肋下5cm,质地坚硬。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5g/L,WBC为38×109/L,分类以中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嗜碱性粒细胞为8%,血小板为200×109/L。骨髓穿刺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骨髓象特征。为确诊慢粒,下列哪项检查最可靠?()Aph染色体B造血干/祖细胞培养C检测BCR/ABL融合基因D细胞免疫学检查E细胞化学染色

单选题患者,男性,62岁,因低热、乏力、左上腹部饱胀就诊。查体,脾肋下6cm,质地坚硬,胸骨压痛明显。Hb为100g/L,WBC为40×109/L,分类示早幼粒细胞4%,中性中幼粒细胞为17%,中性晚幼粒细胞为16%,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为18%,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21%,嗜碱性粒细胞为11%,嗜酸性粒细胞3%,淋巴细胞为8%,单核细胞2%,PLT为130×109/L。有关该病的实验室检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P阳性率及积分明显减低,甚至为0分BCFU-GM培养示集落或集簇较正常明显减低C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及其结合力明显减低D粒细胞形态大致正常E只有ph染色体阳性者,才可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

单选题男,42岁。左上腹饱胀1个月,既往有"肝炎"病史。查体:胸骨压痛(+),脾肋下8cm。血象:WBC200×109/L,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嗜酸及嗜碱粒细胞增多,Hb90g/L,PLT80×109/L,最可能的诊断是()。A肝硬化B脾功能亢进C类白血病反应D骨髓纤维化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单选题患者,男性,62岁,因低热、乏力、左上腹部饱胀就诊。查体,脾肋下6cm,质地坚硬,胸骨压痛明显。Hb为100g/L,WBC为40×109/L,分类示早幼粒细胞4%,中性中幼粒细胞为17%,中性晚幼粒细胞为16%,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为18%,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21%,嗜碱性粒细胞为11%,嗜酸性粒细胞3%,淋巴细胞为8%,单核细胞2%,PLT为130×109/L。确立诊断进行骨髓检查,下列哪项可能与骨髓检查不符()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B以中、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增生为主C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D原粒和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原粒细胞常大于10%E巨核系增生基本正常

单选题男,30岁,乏力伴夜间盗汗3月就诊。体格检查:胸骨下段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10cm,Hb120g/L,WBC160×109/L,血小板240×109/L。本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肝硬化B急性白血病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骨髓纤维化E类白血病反应

单选题患者女,50岁,因“腹胀痛、乏力、消瘦6个月”来诊。查体:轻度贫血貌;胸骨压痛明显,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肋下2cm,脾大至平脐。血常规:Hb90g/L,WBC70×109/L,见大量中、晚幼粒细胞及嗜碱粒细胞,PLT350×109/L。患者突感腹部疼痛加剧,面色苍白,大汗;查体:T38.5℃,BP85/50mmHg。最可能的诊断是()A白细胞淤滞症B胃肠道穿孔C脾破裂出血D肝破裂出血E尿酸性肾病

单选题患者,女性,46岁。因乏力、左上腹部饱胀就诊。查体:贫血貌,胸骨压痛明显,脾肋下5cm,质地坚硬。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5g/L,WBC为38×109/L,分类以中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嗜碱性粒细胞为8%,血小板为200×109/L。骨髓穿刺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骨髓象特征。如果病人以后出现干抽现象,骨髓活检银染色显示网状纤维明显增生,其最可能的诊断是()A原发性骨髓纤维化B急粒变C急淋变D慢粒合并骨髓纤维化E类白血病反应

单选题患者,男性,62岁,因低热、乏力、左上腹部饱胀就诊。查体,脾肋下6cm,质地坚硬,胸骨压痛明显。Hb为100g/L,WBC为40×109/L,分类示早幼粒细胞4%,中性中幼粒细胞为17%,中性晚幼粒细胞为16%,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为18%,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21%,嗜碱性粒细胞为11%,嗜酸性粒细胞3%,淋巴细胞为8%,单核细胞2%,PLT为130×109/L。该病例最常见的染色体改变为()At(8;21)(q22;q22)Bt(9;22)(q34;q11)Ct(15;17)(q22;q11)Dt(9;11)(p21;q23)Einv(14)(q11;q32)

单选题某女性,54岁,纳差,左上腹饱胀1年余。查体:消瘦,胸骨无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脐下7cm,腹部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Hb73g/L,WBC112×109/L,PLT305×109/L;骨髓穿刺呈干抽,NAP染色为阴性,积分为0。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为()A急性白血病B原发性骨髓纤维化C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E多毛细胞白血病

单选题患者,男性,62岁,因低热、乏力、左上腹部饱胀就诊。查体,脾肋下6cm,质地坚硬,胸骨压痛明显。Hb为100g/L,WBC为40×109/L,分类示早幼粒细胞4%,中性中幼粒细胞为17%,中性晚幼粒细胞为16%,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为18%,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21%,嗜碱性粒细胞为11%,嗜酸性粒细胞3%,淋巴细胞为8%,单核细胞2%,PLT为130×109/L。t(9;22)(q34;q11)称为ph染色体。关于ph染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h染色体存在于CML的整个病程中,一般不因治疗而消失Bph染色体阴性CML预后较好,而阳性预后较差Cph染色体可见于90%以上的CML患者Dph染色体可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ph染色体可出现于幼红细胞.巨核细胞中

单选题患者男,65岁,因“上腹不适6个月,头晕、乏力1个月”来诊。查体:T37.2℃;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HR96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肝肋下3cm,脾肋下4cm。血常规:Hb86g/L,WBC29.3×109/L,PLT538×109/L。肝、肾功能正常。为明确诊断,最须检查()A胸部X线片B心电图C腹部超声D胸部CTE骨髓穿刺及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