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适用于各种恶臭源以不同形式排放的气体样品和环境空气样品中臭气浓度的测定,样品为仅含一种恶臭物质的样品。A对B错

判断题
适用于各种恶臭源以不同形式排放的气体样品和环境空气样品中臭气浓度的测定,样品为仅含一种恶臭物质的样品。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还应包括含两种以上恶臭物质的复合臭气样品。

相关考题:

环境空气样品与水质、食品等样品的不同之处是A、样品流动性大B、浓度不均匀C、不同时间浓度不同D、浓度很低E、浓度很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样品由于取量少、药物浓度低、内源性物质的干扰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生物样品的测定B.质控样品是将未知量的待测药物加入到生物介质中配制的样品,用于质量控制C.对于含药生物样品,应在室温、冷冻和冻融条件下以及不同存放时间进行稳定性考察D.应在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确证完成后开始测试未知样品E.每批生物样品测定时应建立新的标准曲线,并平行测定高、中、低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

荧光法主要适用于分析A.固体样品B.气体样品C.低浓度溶液样品D.高浓度溶液样品E.任何浓度的溶液样品

荧光法主要适合于分析下列哪种样品A、高浓度溶液样品B、低浓度溶液样品C、气体样品D、固体样品E、任何浓度的溶液样品

适用于各种恶臭源以不同形式排放的气体样品和环境空气样品中臭气浓度的测定,样品为仅含一种恶臭物质的样品。

气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有机硫化物,恶臭物质(硫化物)采样时应注意风向和()的变化,应选择()风向指定位置、恶臭气味最有代表性时采样,同一样品应平行采集2~3个。

恶臭的样品要妥善保管,严防(),测定后的样品不得在()排气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检测空气中的氨浓度,在样品测定过程中,如果样品溶液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范围,则可用试剂空白稀释样品显色液后在分析,计算样品浓度时,不考虑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

考察最适测定浓度的是()A、 以纯品进行测定B、 空白样品测定C、 以水代替空白样品添加对照品后测定D、 空白样品添加对照品后测定E、 实际样品测定

荧光法主要适合于分析哪种样品()A、高浓度溶液样品B、低浓度溶液样品C、气体样品D、固体样品E、任何浓度的溶液样品

采用《环境空气和废气 酰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HJ 801-2016)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酰胺类化合物时,实验室空白样品是以()代替样品,按照与环境空气样品试样的制备或固定污染源废气样品试样的制备相同步骤制备实验室空白试样。A、水B、氢氧化钠C、甲醇D、乙腈

根据《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5-1993),臭气浓度是指用无臭空气对恶臭样品连续稀释至嗅辨员阈值时的稀释倍数。

简述气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有机硫化物时,环境气体样品、无组织排放源和排气筒内臭气样品采样方法。

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时,对于间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2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经过专门挑选、培训和嗅觉检测合格的嗅辨员即可随时参加恶臭样品的测定。

采集排气筒内恶臭气样品时应注意什么?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或恶臭源厂界氨时,采集样品所用的吸收液为()A、稀盐酸B、稀硫酸C、0.001mol/LNaOH溶液

单选题考察最适测定浓度的是()A 以纯品进行测定B 空白样品测定C 以水代替空白样品添加对照品后测定D 空白样品添加对照品后测定E 实际样品测定

单选题根据《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5-1993),臭气样品测定(嗅辨)时,当第一级10倍稀释样品平均正解率(),不继续对样品稀释嗅辨,样品臭气浓度可以小于或等于10。A≤0.58B0.58C大于0.58且小于1

问答题简述气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有机硫化物时,环境气体样品、无组织排放源和排气筒内臭气样品采样方法。

多选题环境空气样品与水质、食品等样品的不同之处是()。A样品流动性大B浓度不均匀C不同时间浓度不同D浓度很低E浓度很高

单选题荧光法主要适合于分析哪种样品()A高浓度溶液样品B低浓度溶液样品C气体样品D固体样品E任何浓度的溶液样品

单选题临床上常规放射免疫分析中,当样品中待测物质浓度超过标准曲线有效范围时,如何测定样品中待测物质浓度()。A增加标准曲线剂量点B将样品进行稀释C减少样品的加样量D对样品进行浓缩E在标准曲线上进行外推获得样品浓度

填空题恶臭的样品要妥善保管,严防(),测定后的样品不得在()排气

单选题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或恶臭源厂界氨时,采集样品所用的吸收液为()A稀盐酸B稀硫酸C0.001mol/LNaOH溶液

问答题采集排气筒内恶臭气样品时应注意什么?

判断题根据《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5-1993),臭气浓度是指用无臭空气对恶臭样品连续稀释至嗅辨员阈值时的稀释倍数。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