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62岁,左下肢活动不利3天,CT平扫示:右基底节区见一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欠清,直径约为0.5cm,脑中线居中。本病例最可能诊断为( )A、脑出血B、腔隙性脑梗死C、星形细胞瘤D、脑囊虫病E、脑软化灶最为敏感的检查方法是( )A、CT平扫B、脑电图C、脑血管造影D、CT增强扫描E、MRI检查最需要与本病例进行鉴别诊断的是( )A、脑软化灶B、脑囊虫病C、脑出血D、星形细胞瘤E、腔隙性脑梗死

男,62岁,左下肢活动不利3天,CT平扫示:右基底节区见一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欠清,直径约为0.5cm,脑中线居中。本病例最可能诊断为( )A、脑出血

B、腔隙性脑梗死

C、星形细胞瘤

D、脑囊虫病

E、脑软化灶

最为敏感的检查方法是( )A、CT平扫

B、脑电图

C、脑血管造影

D、CT增强扫描

E、MRI检查

最需要与本病例进行鉴别诊断的是( )A、脑软化灶

B、脑囊虫病

C、脑出血

D、星形细胞瘤

E、腔隙性脑梗死


相关考题:

关于腔隙性脑梗死的CT表现,下列错误的是A、以基底节区和丘脑区为好发部位B、平扫呈类圆形低密度灶,直径10~15mmC、占位效应明显D、病灶可以多发E、可以出现强化,以第2~3周最明显

CT发现下列哪种征象可确诊肝脓肿A、圆形病灶内见气体和(或)液面B、平扫呈环形略低密度灶C、增强扫描环形强化D、增强扫描病灶外周可见低密度水肿带E、病变边界清晰

患者男,62岁,因“左下肢活动不利3 d”来诊。颅脑CT:右侧基底核区可见一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欠清,直径约0.5 cm,中线结构居中。最可能的诊断为A、脑出血B、腔隙性脑梗死C、星形细胞瘤D、脑囊虫病E、脑软化灶最敏感的检查方法是A、脑电图B、颅脑CT(平扫)C、颅脑CT(增强)D、颅脑MRIE、脑血管造影最需要与本病鉴别的是A、脑出血B、腔隙性脑梗死C、星形细胞瘤D、脑囊虫病E、脑软化灶

女,68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8天。有风心病史12年。CT平扫示:脑桥左侧示卵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本病例最有可能诊断为A、脑出血B、脑梗死C、脑脓肿D、脑囊肿E、胶质瘤进一步确诊应做下列哪项检查A、脑电图B、脑地形图C、脑血流图D、MRIE、开颅检查

男,62岁,左下肢活动不灵3天。CT普通扫描示:右基底节区见一圆形低密度灶,边欠清,直径约为0.5cm,中线居中。下列最为敏感的检查方法是A.脑血管造影B.脑电图C.增强扫描D.MRI检查E.CT平扫

女,68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8天。有风心病史12年。CT平扫示:脑桥左侧示卵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进一步确诊应做下列哪项检查A.MRIB.脑地形图C.开颅检查D.脑电图E.脑血流图

男,62岁,左下肢活动不灵3天。CT普通扫描示:右基底节区见一圆形低密度灶,边欠清,直径约为0.5cm,中线居中。本病例最可能诊断为A.星形细胞瘤B.脑软化灶C.脑囊虫D.腔隙性脑梗死E.脑出血

女,68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8天。有风心病史12年。CT平扫示:脑桥左侧示卵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本病例最有可能诊断为A.胶质瘤B.脑囊肿C.脑梗死D.脑出血E.脑脓肿

男,62岁,左下肢活动不灵3天。CT普通扫描示:右基底节区见一圆形低密度灶,边欠清,直径约为0.5cm,中线居中。最需与本病例进行鉴别诊断的是A.腔隙性脑梗死B.囊虫C.脑软化灶D.脑出血E.星形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