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提到,在大工业机器体系出现之前,( )。 A、机器代替工人具有技能和力量B、工人的活动都是由机器的运转来决定和调节C、工具相当于工人的器官,工具所具有的运转能力完全取决于工人D、活劳动转化成了机器体系的“有意识的器官”
本课程提到,在大工业机器体系出现之前,( )。
A、机器代替工人具有技能和力量
B、工人的活动都是由机器的运转来决定和调节
C、工具相当于工人的器官,工具所具有的运转能力完全取决于工人
D、活劳动转化成了机器体系的“有意识的器官”
相关考题:
机器体系出现使科学技术成为直接生产力,马克思强调,拥有巨大生产效率的机器体系是( )。 A、人的劳动的产物B、人的意志用来支配自然界的器官C、对象化的知识力量D、人的手创造出来的人脑的器官E、人的活劳动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 )。 A、在机器体系中,对工人来说,知识表现为外在的异己的东西,活劳动则从属于独立发生作用的对象化劳动B、社会的生产力是用固定资本来衡量,它以物的形式存在于固定资本中C、从机器体系随着社会知识的积累、整个生产力的积累而发展来说,代表一般社会劳动的不是资本,而是劳动D、资本的生产力随着被资本无偿占有这种普遍的进步而得到发展E、只要工人的活动不是【资本的】需要所要求的,工人便成为多余的
“在更公正的社会组织到来之前,在机器转归工人自己所有之前,机器不可能给工人带来真正的好处。”材料中“更公正的社会组织”指的是()A、资产阶级理性王国B、社会主义C、工业文明时代D、知识经济时代
日本将在2025年拥有100万个工业机器人。按照一个机器人能完成10个工人的工作量计算,届时这100万机器人相当于1000万产业工人,这一数字相当于目前日本全部劳动人口的15%。对于日本的企业来说,使用机器人工作,除了应对劳动力的短缺问题外,还能大量地减少工资、保险金、退休金的支出。根据上述材料,试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理论分析:机器人的广泛运用,是否意味着对工人的剥削减轻了?
为扩大生产,某公司决定扩大用工规模,一台机器人可以替代10个工人,每个工人的年薪在2〜4万元左右;一台机器人本体及维护费用约为60万元,每台机器人的使用寿命为10年,最终该公司购买了10台机器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A、机器人与工人互为替代生产要素,机器人的长期运营总成本低于工人的年薪B、机器人与工人是互补生产要素,机器人的购置成本比工人的年薪更低C、机器人与工人是互补生产要素,机器人的长期运营总成本比工人的年薪低D、机器人与工人互为替代生产要素,机器人的购置成本比工人的年薪更高
单选题教室对于( )相当于( )对于生产A黑板 机器B学生 产品C教师 工人D上课 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