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25万吨级航道工程和营口港鲅鱼圈15万吨级航道工程均属于2007年重点建设航道工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天津港25万吨级航道工程和营口港鲅鱼圈15万吨级航道工程均属于2007年重点建设航道工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相关考题:

下列属于航道管理机构应当发布航道通告的有()。 A.航道变迁B.航道尺度变化C.航标调整D.航道工程施工

天津港25万吨级航道工程和营口港鲅鱼圈15万吨级航道工程均属2007年重点建设航道工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2016年末,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1万公里。等级航道6.64万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1.21万公里,占总里程的9.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各等级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别为:一级航道1342公里,二级航道3681公里,三级航道7054公里,四级航道10862公里,五级航道7485公里,六级航道18150公里,七级航道17835公里。等外航道6.07万公里。各水系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别为:长江水系64883公里,珠江水系16450公里,黄河水系3533公里,黑龙江水系8211公里,京杭运河1438公里,闽江水系1973公里,淮河水系17507公里。2016年末,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0388个,比上年减少871个。其中,沿海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5887个,减少12个;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24501个,减少859个。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317个,比上年增加96个。其中,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894个,增加87个;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23个,增加9个。全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专业化泊位1223个,比上年增加50个;通用散货泊位506个,增加33个;通用件杂货泊位381个,增加10个。2016年,下列哪种泊位数量同比增长最快 A.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B.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C.全国港口10万吨级及以上泊位D.内河港口10万吨级及以上泊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第十一条规定()应当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负责。A.航道监理单位B.航道建设单位C.航道施工单位D.航道使用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第十一条规定( )应当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负责。A.航道监理单位B.航道建设单位C.航道施工单位D.航道使用单位

某港需进行航道加深疏浚工程,航道长20km,由5万t级航道加深至10万t级航道,抛泥位置距航道疏浚区12. 5km,施工期间保持正常营运,施工土质适宜各种挖泥船施工,某疏浚公司承揽了该项工程,如何合理选配疏浚设备是完成该项工程的重要因素。问题:(1)应选择何种挖泥船作为完成该项工程的主要疏浚设备。(2)试从工程特点和船舶性能方面阐述选配该种设备的必要性。

某港口,原有航道全长10km、深8. 5m、底宽90m,原有1号港池6个泊位,现拟在1号港池旁扩建2号港池,并加深原航道,利用航道开挖土回填2号港池码头后方堆场。问题:(1)本工程宜投入的主要设备和船舶。(2)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与工艺。(3)简述提高本工程施工效率的要点。

背景资料 我国北方某海港进港航道为5万吨级单向航道,为满足港口吞吐量发展和船舶大型化的要求,实施航道增深拓宽工程,并相应调整导助航设施,以满足10万吨级船舶单向通航和5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的要求。疏浚工程挖槽长10km,土质为淤泥质土,疏浚土外抛至15km远外海指定的抛泥区。承包商选用4500m3耙吸船进行挖运抛施工,有关施工参数如下:挖泥航速5km/h,重载航速20km/h,空载航速24km/h,舱载量2500m3,装舱时间0.55h,船舶调头和抛泥时间0.3h,船上装有2台泥泵,每台泥泵泥浆流量为10000m3/h,泥浆浓度为25%,时间利用率55%。 该工程合同疏浚工程量1508万m3,其中设计断面工程量1224万m3,施工期回淤量很小,不计。计划工期1.5年,综合单价18元/m3。 工程施工期间,业主按新的规划,要求在本工程交工后连续进行新的航道扩建工程,以满足15万吨级船舶单向通航和10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的要求。航道交工验收时,业主提出将本工程的超深、超宽工程量和相应疏浚工程费用列入新的航道扩建工程结算。 问题 1.承包商选用4500m3耙吸船进行施工,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画出该耙吸船挖运抛施工的工艺流程图。 3.计算该耙吸船的运转小时生产率。 4.为按期完成疏浚工程,计算承包商应同时配置几艘4500m3耙吸船? 5.计算本工程的超深、超宽工程量以及相应疏浚工程费用。 6.航道交工验收时,业主提出将本工程的超深、超宽工程量和相应疏浚工程费用列入下期工程结算的做法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试述:(1)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的主要特点;(2)海水环境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区域的划分;(3)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配制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