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1)始期:使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的期限。(2)终期: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终止的期限。(3)解除条件: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存续,使已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实现时终止的条件。典型例证:(1)甲乙2005年12月19日签订合同,合同中注明:合同于2006年3月5日生效。(2)一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如果甲方的父母回来,则乙方必须搬离现住所。(3)一合同条款中约定“本合同于2006年年底终止”。上述典型案例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定义:

(1)始期:使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的期限。

(2)终期: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终止的期限。

(3)解除条件: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存续,使已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实现时终止的条件。

典型例证:

(1)甲乙2005年12月19日签订合同,合同中注明:合同于2006年3月5日生效。

(2)一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如果甲方的父母回来,则乙方必须搬离现住所。

(3)一合同条款中约定“本合同于2006年年底终止”。

上述典型案例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相关考题:

下列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预定一定期限,并把该期限的到来作为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变更、消灭的前提的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期限可以分为:始期与终期;确定期限与不确定期限B.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条件,并且把条件成就或者不成就作为确定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法律效力或失去法律效力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可以分为: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肯定条件与否定条件C.无效民事行为是指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不产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其从行为开始时就没有法律约束力D.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关于附延缓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延缓期限是将来确定能到来的事实B.期限到来前,民事法律行为不发生法律效力C.期限到来后,民事法律行为终止法律效力D.期限必须是当事人约定的而不得是法定的E.延缓期限属于将来不确定的事实,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根据期限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  )。A.始期B.中期C.终期D.延缓期限E.解除期限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行为效力的开始或者终止,取决于将来不确定事实的发生或不发生的法律行为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期限到来,民事法律行为所约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就开始发生法律效力,债权人开始有权请求债务人履行义务,债务人才开始承担履行债务的责任

8、下列关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说法正确的是A.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附有一定的期限,并把该期限的到来作为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或者消灭前提的民事法律行为###SXB###B.法律规定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意义,在于限制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法律效力或者终止法律效力的时间,使民事法律行为能够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有计划地进行,充分满足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的多种需要###SXB###C.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SXB###D.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甲、乙约定,如果今年9月甲出国留学,就把他的三居室以优惠价格租给乙。该法律行为是()。A.附始期的民事法律行为B.附终期的民事法律行为C.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D.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以下属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期限”的特点?A.期限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附款。B.期限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附款C.期限是以将来为内容的附款。D.期限是以确定事实的到来为内容的附款。

关于终止期限说法错误的是A.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的期限到来时,该民事法律行为所约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法律效力发生效力的期限B.终止期限又称解除期限C.终止期限又称终期D.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的期限到来时,该民事法律行为所约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法律效力即行消灭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