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某,女,32岁。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伴月经过多半年,初步拟为"ITP",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 )A、脾功能亢进B、血小板功能异常C、免疫反应异常D、病毒感染E、寄生虫感染

吕某,女,32岁。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伴月经过多半年,初步拟为"ITP",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 )

A、脾功能亢进

B、血小板功能异常

C、免疫反应异常

D、病毒感染

E、寄生虫感染


相关考题:

患者,女,20岁.四肢皮肤反复出现紫斑1年.检查:肝、脾不大,轻度贫血,血小板60×100/L,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其诊断是A.急性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脾功能亢进D.过敏性紫癜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某患者,女,32岁,全身皮肤出血点伴牙龈出血1周来诊。血常规:PLT 30×109/L,临床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下列体征支持ITP诊断的是 ( )A.皮肤有略高出皮面的紫癜B.面部蝶形红斑C.关节出血D.口腔溃疡E.脾脏不大

林某,女,28岁。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伴月经过多半年;轻度脾大。初步拟诊为"ITP"。目前该病人首选的治疗措施应是( )A、口服糖皮质激素B、血浆置换C、输新鲜血D、口服雄激素E、脾切除

林某,女,35岁。反复出现四肢皮肤散在性紫癜、瘀斑2年,伴月经量多,拟为"慢性ITP"收入院。身体评估:轻度贫血貌,牙龈渗血,四肢皮肤散发性紫癜和瘀斑。下列哪项不是此型ITP病人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A、病情反复而迁徙B、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C、以皮肤紫癜或瘀斑为主D、月经量过多可为女病人唯一症状E、多见于成年女性有助于本病临床诊断首选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是( )A、出血时间B、血块退缩试验C、血常规(血象)D、凝血功能E、骨髓检查

ITP发病的主要机制是A.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破坏B.细菌或病毒感染C.脾功能亢进D.雌激素的作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A.骨髓生成巨核细胞数目减少B.血小板功能异常C.免疫反应D.脾破坏血小板增多E.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A.骨髓生成巨核细胞数目减少B.免疫反应C.毛细血管脆性增加D.脾破坏血小板增多E.血小板功能异常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A.凝血功能异常B.自身免疫引起C.血小板功能异常D.脾破坏血小板增加E.微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阐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