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1993年至1997年期间,为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成功地实施了( )。A.积极的财政政策B.稳健的财政政策C.中性的财政政策D.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我国在1993年至1997年期间,为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成功地实施了( )。

A.积极的财政政策

B.稳健的财政政策

C.中性的财政政策

D.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相关考题:

在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一般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来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这体现了财政政策的( )。A.稳定功能B.控制功能C.协调功能D.导向功能

我国在1993-1997年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目的是( )。A.扩大内需B.实现充分就业C.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D.促进出口

在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一般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来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这体现了财政政策的( )。A.稳定功能B.控制功能C.协调功能D.导向功能

根据材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九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和商品零售价格增长率较“八五”后期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B.“九五”期间我国成功抑制了通货膨胀,有效遏制了通货紧缩的趋势,保持了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C. 针对“九五”后期出现需求不足的迹象,我国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D.“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商品零售价格增长率的持续回落表明我国经济已进入到相当严重的通货紧缩期。

1993—1997年,为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我国政府实施了( )政策A. 中性财政政策B. 扩张性财政政策C. 紧缩性财政政策D. 自动调节财政政策

在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一般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来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这体现了财政政策的()。A:稳定功能B:控制功能C:协调功能D:导向功能

在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体现了财政政策的()功能。A:导向B:协调C:控制D:稳定

政治家:大约4年前,我们党一开始执政就致力于治理通货膨胀,并成功地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涨幅从当时的4%降到现在的1.5%。反对党在前一个4年的执政期间,CPI涨幅都超过了4%。因此,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商品的价格越来越低。这个政治家的论证最容易受到以下哪项批评()A没有详细地说明反对党的主张,而是简单地将它忽略了。B用来支持这一结论的证据实际上否定这一结论提供了更多的支持。C没有提到反对党执政期间是国内经济过热的时期,而现在欧美出现了经济危机。D没有提到这样一种可能性:反对党执行了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但该政策的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呈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通货膨胀最严重的时期是在()期间。A.1993年至1995年B.1980年至1984年C.2004年至2008年D.2010年至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