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企业2007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乙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乙公司于2007年5月2日寅告分派2006年度的现金股利100 000元。2007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400 000元,2008年5月1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200 000元。甲公司2008年确认应收股利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元。A.30 000B.20 000C.40 000D.0
甲企业2007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乙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乙公司于2007年5月2日寅告分派2006年度的现金股利100 000元。2007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400 000元,2008年5月1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200 000元。甲公司2008年确认应收股利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元。
A.30 000
B.20 000
C.40 000
D.0
相关考题:
甲企业2004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乙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乙公司2004年5月9日宣告分派2003年度的现金股利10万元,甲企业因此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 )万元。A.1B.-1C.10D.0
甲企业2006年1月1 日,以银行存款购入乙公司10%o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乙公司于2006年5月2日宣告分派2005年度的现金股利200 000元。2006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800 000元,2007年5月1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06年现金股利400 000元。甲公司2007年确认应收股利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元。A.60 000B.40 000C.80 000D.0
下列有关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以及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甲公司先持有乙公司股份的20%,后又买了30%的股份,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由重大影响转为共同控制,仍应采用权益法核算B.甲公司先持有乙公司股份的40%,具有重大影响能力,后又购得15%的股份,从而达到对乙公司的控制,应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C.甲公司先持有乙公司60%的股份,具有控制能力,后卖掉了40%的乙公司股份,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属于成本法转权益法,不应予追溯调整D.甲公司先持有乙公司40%的股份,具有重大影响能力,后卖掉了30%的乙公司股份,不再具有重大影响能力,属于权益法转成本法,应予追溯调整
下列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论断中,正确的有( )。A.甲公司先购入乙公司20%股份具备重大影响能力,采用权益法核算,而后又购入乙公司40%的股份,完成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后续计量方法采用成本法,但当初20%持股时的权益法出于可比性原则考虑应追溯为成本法B.甲公司先购入乙公司10%的股份作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核算,而后又购入乙公司50%的股份,完成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则当初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应以其账面价值标准转为长期股权投资并于后续追加股份一并按成本法核算C.甲公司先购入乙公司40%股份,具备重大影响能力,后卖掉乙公司30%的股份,剩余股份无法达到对乙公司重大影响,以当时的公允口径改按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核算,且当初权益法下所有的其他综合收益同时转入投资收益D.甲公司先购入乙公司80%的股份,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后卖掉乙公司50%的股份,余下股份具备重大影响能力,则余下股份需将原成本法追溯为权益法核算E.甲公司先购入乙公司6%的股份作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核算,后购入乙公司20%的股份,达到重大影响能力,则当初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应以公允价值口径转为长期股权投资,且原“其他综合收益”需转入留存收益
甲公司与乙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丙公司,经甲、乙双方协议,丙公司的董事长由乙公司委派,甲方的出资比例为35%,股东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以下哪项业务处理是正确的?A.甲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B.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C.甲公司和乙公司均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D.甲公司和乙公司均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
甲企业2008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乙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2009年5月1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00000元。甲公司2009年确认应收股利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元。A20000B30000C40000D45000
甲公司与乙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丙公司,经甲、乙双方协议,丙公司的董事长由乙公司委派,甲、乙方的出资比例为40%、60%,股东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在这种情况下()。A.甲公司和乙公司均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B.甲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C.甲公司和乙公司均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D.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