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5岁,因“腹胀、腰部不适”来诊。CT:左上腹部占位性病变。病变7.5 cm×6.8 cm,呈结节状。为了明确病变与周围器官的关系,需要的实验室检查有A、CTB、MRIC、胃造影术D、腹部B型超声E、肠镜F、肿块针吸细胞学对患者诊断为肾源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指导意义的是A、血尿B、CD117(+)C、HMB-45(+)D、CD34(-)E、S100P(-)F、DES以下对诊断胃肠道间质肿瘤有决定性作用的是A、组织学检查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B、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DOG1,CD34)C、电镜(致密核心颗粒,中间丝,糖原)D、DNA-PCR-核苷酸序列分析(KIT,PDGFRA)E、RT-PCR定量分析(EGFR,HER2)F、FISH检测HER2扩增

患者女,65岁,因“腹胀、腰部不适”来诊。CT:左上腹部占位性病变。病变7.5 cm×6.8 cm,呈结节状。为了明确病变与周围器官的关系,需要的实验室检查有A、CT

B、MRI

C、胃造影术

D、腹部B型超声

E、肠镜

F、肿块针吸细胞学

对患者诊断为肾源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指导意义的是A、血尿

B、CD117(+)

C、HMB-45(+)

D、CD34(-)

E、S100P(-)

F、DES

以下对诊断胃肠道间质肿瘤有决定性作用的是A、组织学检查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

B、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DOG1,CD34)

C、电镜(致密核心颗粒,中间丝,糖原)

D、DNA-PCR-核苷酸序列分析(KIT,PDGFRA)

E、RT-PCR定量分析(EGFR,HER2)

F、FISH检测HER2扩增


相关考题:

患者女,48岁,因头痛2个月就医,CT示额叶见一个3cm×3cm×3cm占位性病变,手术后活检,镜下见细胞弥漫性生长,细胞异型性中等,未见坏死,核分裂象易见,应诊断为A、毛细胞星形细胞瘤B、间变型星形细胞瘤C、胶质母细胞瘤D、弥漫性星形细胞瘤E、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男性患者,54岁,5年前体检时腹部B超发现左肾一个孤立性占位病变,呈囊状,当时未给予任何治疗。5年间随诊观察,占位病变生长缓慢。近半年,常有局部不适和尿路感染症状。手术切除病变。病理检查见一直径4cm的囊性病变,囊壁薄,内含黄色透明液体。显微镜下:囊肿压迫周围正常肾组织,囊壁内衬单层不连续的上皮细胞。其诊断应为A、囊肿性肾发育不良B、髓质海绵肾C、成人型多囊肾D、婴儿型多囊肾E、单纯性肾囊肿

患者女,46岁。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7个月。B超检查:左肾增大,呈结节状。膀胱镜检查:左侧输尿管口喷血。最可能的诊断是盂造影正常。B超检查显示左肾下极4cm×3cm大小占位性病变。诊断应考虑A.肾癌B.多囊肾C.输尿管癌D.肾胚胎癌E.肾盂癌

患者女,46岁,因"进食后上腹胀满约2年,B型超声检查发现肝左内叶一约9cm×10cm巨大高回声实性占位病变"来诊。患者否认肝炎史。AFP(-),肝功能正常。一般情况好,尿、粪正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细胞肝癌B、胆管细胞肝癌C、肝腺瘤D、肝血管瘤E、胃癌肝转移该患者最佳治疗手段( )A、手术治疗B、TACEC、放射治疗D、肝脏移植E、射频消融治疗

男性。33岁。反复高热1个月伴盗汗,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不大,脾肋下2指,血象正常。腹部CT示:脾内见数个7.5cm ×2.0cm大的占位性病变,疑诊淋巴瘤。若患者PPD皮试强阳性,则需排除下列哪种疾病()A.脾转移癌B.脾型淋巴瘤C.脾结核D.恶性组织细胞病E.脾囊肿

共用题干男性,50岁,右上腹胀痛3个月伴黄疸3周。体检:肝肋下3cm,剑突下4cm质硬,移动性浊音(+)。B超:肝内有一占位性病变。最有助于诊断的检查是A:乙肝五项检查B:腹部X线检查C:功能检查D:甲胎蛋白及B超检查E:CT检查

共用题干患者,男性,50岁,右上腹胀痛3个月伴黄疸3周。体检:肝肋下3cm,剑突下4cm,质硬,移动性浊音(+)。B超:肝内有一占位性病变。最有助于诊断的检查是A:乙肝五项检查B:腹部X线检查C:肝功能检查D:甲胎蛋白+B超检查E:CT检查

患者,男性,50岁。右上腹胀痛3个月伴黄疸3周。体检:肝肋下3cm,剑突下4cm,质硬,移动性浊音(+)。B超:肝内有一占位性病变。最有助于诊断的定性检查是A.乙肝五项检查B.腹部X线检查C.肝功能检查D.甲胎蛋白E.CT检查

患者女,76岁,因“声音嘶哑、呼吸困难1个月”来诊。查体:甲状腺结节4cm,质硬,固定。该患者的肿瘤分期是()AⅠ期BⅡ期CⅢ期DⅣ期E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