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9岁,左侧乳房癌。行乳癌根治术。术后伤口放置引流管主要目的是( ) A.减轻疼痛B.预防感染C.减少渗出D.避免皮瓣和植皮片漂浮、坏死E.预防上肢水肿

患者女性,49岁,左侧乳房癌。行乳癌根治术。术后伤口放置引流管主要目的是( )

A.减轻疼痛

B.预防感染

C.减少渗出

D.避免皮瓣和植皮片漂浮、坏死

E.预防上肢水肿


相关考题:

患者,女性,34岁,未婚。左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直径为4.5cm,同侧腋窝2个淋巴结肿大,无粘连,诊断为乳癌,需手术治疗。该患者的乳癌分期为A、第一期B、第二期C、第三期D、第四期E、晚期上述患者行乳癌根治术术后,为预防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主要措施是A、半卧位B、加压包扎伤口C、抬高同侧上肢D、局部沙袋压迫E、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乳癌术后患者的出院健康指导,护士应告诉患者预防乳癌复发的措施有A、定期自我检查乳房B、确定化疗方案C、保持平衡饮食D、5年内避免妊娠E、继续功能锻炼

患者,女性,45岁。偶然发现左乳房肿块,直径约2cm,质较硬、无压痛,与皮肤有少许粘连,左侧腋下可扪及1cm大小肿大的淋巴结。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乳腺囊性增生病B、乳管内乳头状瘤C、乳房脓肿D、乳癌E、乳房结核该患者应选择的治疗方法为A、行乳房部分切除术B、行乳房单纯切除术C、行乳癌根治术D、行乳癌改良根治术E、行乳癌扩大根治术下列关于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A、抬高患侧上肢B、患侧胸壁加压包扎C、保持引流管通畅D、早期活动患肢E、不在患肢测血压下列关于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术后24小时内进行腕部活动B、术后3~5天进行肘部活动C、术后1周进行肩关节活动D、术后8天进行上肢外展活动E、术后10~12天进行上臂全范围关节活动

患者女性,49岁,左侧乳房癌。行改良乳癌根治术。术后预防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主要措施有( ) A.抬高患肢B.不在患侧量血压C.每日伤口换药D.皮瓣下持续负压吸引E.清醒后半卧位

患者女性,58岁,左侧乳房癌。行乳癌根治术。术后造成患侧上肢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是( ) A.腋窝瘢痕牵拉B.胸壁瘢痕牵拉C.腋窝和胸壁瘢痕牵拉D.术中损伤了神经E.术后神经受压

患者女性,45岁。偶然发现左乳房肿块,直径约2cm,质较硬,无压痛,与皮肤有少许粘连。左侧腋下可扪及1cm大小肿大的淋巴结。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乳腺囊性增生病B、乳管内乳头状瘤C、乳房脓肿D、乳癌E、乳房结核该患者的治疗方法应选择A、乳房部分切除术B、乳房单纯切除术C、乳癌根治术D、乳癌改良根治术E、乳癌扩大根治术关于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A、抬高患侧上肢B、患侧胸壁加压包扎C、保持引流管通畅D、早期活动患肢E、不在患肢测血压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术后24小时内进行腕部活动B、术后3~5天进行肘部活动C、术后1周进行肩关节活动D、术后8天进行上肢外展活动E、术后10~12天进行上臂全范围关节活动

某女,45岁,偶然发现左乳房肿块,直径约2cm,质较软、无压痛,与皮肤有少许粘连。左侧腋下可扪及1cm大小肿大的淋巴结。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乳腺囊性增生病B、乳管内乳头状瘤C、乳房脓肿D、乳癌E、乳房结核该患者的治疗方法可能为A、乳房部分切除术B、乳房单纯切除术C、乳癌根治术D、乳癌改良根治术E、乳癌扩大根治术该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抬高患肢侧上肢B、患侧胸壁加压包扎C、保持引流管通畅D、早期活动患肢E、不在患肢测血压

女性,45岁,偶然发现左乳房肿块,直径约3cm,质较硬、无压痛,与皮肤有少许粘连。左侧腋下可扪及1cm大小肿大的淋巴结。该病人的治疗方法可能为A.乳房部分切除术B.乳房单纯切除术C.乳癌根治术D.乳癌改良根治术E.乳癌扩大根治术

患者,女性,45岁。行乳癌根治术后,为预防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主要措施是A.半卧位B.加压包扎伤口C.抬高同侧上肢D.局部沙袋压迫E.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

某患者,女性,46岁,左侧乳房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带有引流管。护士协助该患者翻身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翻身前必须夹紧引流管B.翻身后上腿伸直,下腿弯曲C.翻身后更换伤口敷料D.两人助翻身时手的着力点分别在肩、腰、臀和膝部E.患者只能侧卧于健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