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6岁。活动后心悸、气短20余年,腹胀、下肢水肿10余天。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右心衰竭。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频率510次/min的小f波,R-R间期不规则,心室率146次/min。心电图诊断A、心房扑动B、心房颤动C、窦性心律不齐D、房性心动过速E、交界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改变符合(提示:患者给予地高辛治疗2周,复查心电图,f波频率530次/min,R-R间期不规则,心室率86次/min,以R波为主的Ⅰ、Ⅱ、aVF、V3~V4导联ST段下斜0.05~0.10 mV,ST-T改变呈鱼钩状,Q-T间期0.30 s。)A、洋地黄影响B、洋地黄毒性反应C、低钾血症心电图改变D、低钙血症心电图改变E、心肌缺血心电图诊断(提示:患者继续应用洋地黄至第28天,腹胀减轻,下肢水肿消失,f波更为明显,R-R间期匀齐,QRS形态呈室上型,心室率46次/min。)A、心房扑动、交界性逸搏心律B、心房颤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C、心房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D、心房颤动、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E、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患者女,46岁。活动后心悸、气短20余年,腹胀、下肢水肿10余天。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右心衰竭。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频率510次/min的小f波,R-R间期不规则,心室率146次/min。心电图诊断A、心房扑动

B、心房颤动

C、窦性心律不齐

D、房性心动过速

E、交界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改变符合(提示:患者给予地高辛治疗2周,复查心电图,f波频率530次/min,R-R间期不规则,心室率86次/min,以R波为主的Ⅰ、Ⅱ、aVF、V3~V4导联ST段下斜0.05~0.10 mV,ST-T改变呈鱼钩状,Q-T间期0.30 s。)A、洋地黄影响

B、洋地黄毒性反应

C、低钾血症心电图改变

D、低钙血症心电图改变

E、心肌缺血

心电图诊断(提示:患者继续应用洋地黄至第28天,腹胀减轻,下肢水肿消失,f波更为明显,R-R间期匀齐,QRS形态呈室上型,心室率46次/min。)A、心房扑动、交界性逸搏心律

B、心房颤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C、心房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D、心房颤动、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E、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相关考题:

患者,男,62岁。患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近一年来活动后发生心悸、气短,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2/6级”。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和休息原则是A.需严格卧床休息、B.以卧床休息为主,间断起床活动C.以起床活动为主,休息为辅D.可不限制活动,适当休息E.可起床轻微活动,增加午休时间

患者,男,62岁,患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近1年活动后易发生心悸、气短,医生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级,责任护士知道病人正确的活动和休息原则是( )A.需严格卧床休息B.以卧床休息为主,间断起床活动C.以卧床休息为主,限制活动量D.可起床轻微活动,需增加活动间歇时间E.可不限制活动,充分休息,适当增加午休及夜间睡眠时间

患者,女,20岁。劳累后心悸、气短5年。查体:心尖部有抬举感,BP120/50mmHg,肱动脉可及枪击音,肱动脉处可闻及Duro-ziez杂音,X线片示左心房、左心室大。最可能的诊断是A、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兼并关闭不全C、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D、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扩张型心肌病

女性,35岁,既往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年,劳累后心悸、气促4年,近来加重,夜间不能平卧,查体: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底可听到细小水泡音,腹胀,双下肢水肿该患者的可能诊断为A.支气管哮喘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C.肺部感染D.急性心包炎E.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狭窄

病人,男,62岁,患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近1年活动后易发生心悸、气短,医生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级,责任护士指导病人正确的活动和休息原则是( )。A.需严格卧床休息B.以卧床休息为主,间断起床活动C.以卧床休息为主,限制活动量D.可起床轻微活动,需增加活动间歇时间E.可不限制活动,充分休息,适当增加午休及夜间睡眠时间

男,62岁,患风湿性心脏病十余年,近一年来活动后易发生心悸、气短,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级”。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和休息原则是A.需严格卧床休息B.以卧床休息为主,间断起床活动C.以起床活动为主,休息为辅D.可起床轻微活动,增加午休时间E.可不限制活动,适当休息

示例,青年女性,28岁。患者游走性四肢关节炎10余年,近1年来出现劳力性心慌气短,下肢浮肿。查体发现面颊暗红,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肝肿大,下肢浮肿。本患者最大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先天性心脏病;B.风湿性心肌炎;C.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D.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患者男性,62岁,患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近1年活动后易发生心悸、气短,医生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级。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和休息原则是A.需严格卧床休息B.以卧床休息为主,间断起床活动C.以卧床休息为主,限制活动量D.可起床轻微活动,需增加活动间歇时间E.可不限制活动,充分休息,适当增加午休及夜间睡眠时间

患者,女,4()岁。3年前发现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近半年来,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度活动即出现心悸,气短。其心功能为’

患者,女,30岁。8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术后恢复良好。近半年渐觉活动后心悸气短,咳嗽,少量痰,无咯血。轻腹胀,下肢轻水肿。查体:心界扩大,心尖部舒张期杂音,主动脉瓣区未及杂音,肺动脉瓣第2心音亢进。该患者的正确诊断是A.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B.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C.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关闭不全D.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E.风湿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

赵女士,34岁,因劳累后心悸,气急3年,加重伴下肢水肿4天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患者水肿明显,稍事活动即感乏力,心悸,气急。给予口服地高辛,服药前不需做的是A.测血压B.询问有无恶心C.询问有无呕吐D.询问有无色视E.测脉搏和心率

患者,男性,62岁,患风湿性心脏病十余年,近一年活动后易发生心悸、气短,医生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级"。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和休息原则是A.可起床轻微活动,需增加活动间歇时间B.以卧床休息为主,限制活动量C.可不限制活动,适当休息D.需严格卧床休息E.以卧床休息为主,间断起床活动

患者,男,62岁,患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近1年活动后易发生心悸、气短,近半月常由体力活动诱发心前区憋闷感,休息后缓解,昨日于运动中发生晕厥,急诊入院。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其可能的瓣膜病变是()A、二尖瓣狭窄B、二尖瓣关闭不全C、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D、主动脉瓣狭窄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患者,男性,65岁,患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近1年活动后易发生心悸、气短,医生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Ⅲ级,责任护士指导病人正确的活动和休息原则是()A、需严格卧床休息B、以卧床休息为主,间断起床活动C、以卧床休息为主,限制活动量D、可起床轻微活动,需增加活动间歇时间E、可不限制活动,适当休息

男性,28岁。心悸气短10年,胸闷胸痛,活动中晕厥发作,下肢水肿。查体:心脏大,心尖部舒张期杂音,胸骨左缘3肋间3/6级收缩期杂音,肝大,下肢水肿。心电:Af,超声二尖瓣,主动脉瓣增厚,开放受限。本例诊断是()A、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衰B、扩张型心肌病C、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瓣狭窄D、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窄漏并主动脉瓣窄漏E、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女性,44岁,患风湿性心脏病20年,近半年来感体力明显下降,刷牙后即感心悸气短,不能坚持一般家务活动,夜间喜高枕卧,间断出现下肢水肿。该患者心功能属于()A、NYHAⅠ级B、NYHAⅡ级C、NYHAⅡ~Ⅲ级D、NYHAⅢ级E、NYHAⅣ级

单选题患者女,46岁。活动后心悸、气短20余年,腹胀、下肢水肿10余天。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右心衰竭。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频率510次/min的小f波,R-R间期不规则,心室率146次/min。心电图诊断()(提示:患者继续应用洋地黄至第28天,腹胀减轻,下肢水肿消失,f波更为明显,R-R间期匀齐,QRS形态呈室上型,心室率46次/min。)A心房扑动、交界性逸搏心律B心房颤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C心房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D心房颤动、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E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单选题患者女,46岁。活动后心悸、气短20余年,腹胀、下肢水肿10余天。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右心衰竭。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频率510次/min的小f波,R-R间期不规则,心室率146次/min。心电图诊断()A心房扑动B心房颤动C窦性心律不齐D房性心动过速E交界性心动过速

单选题女,28岁,既往有关节痛史,劳累后心悸、气短3年,下肢水肿3个月。X线示左右心室扩大,左房增大,食管局限压迹。血压130/50mmHg,有枪击音。诊断最可能是(  )。A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兼关闭不全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C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D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心肌病

单选题患者,女,25岁。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3年,近半年心悸、气短,双下肢水肿。检查:颈静脉怒张,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肝肋缘下3.5cm,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其诊断是(  )。A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C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D心力衰竭E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右心衰竭

单选题患者,女性,35岁,既往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年,劳累后心悸、气促4年,近来加重,夜间不能平卧,查体: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底可听到细小水泡音,腹胀,双下肢水肿该患者的可能诊断为()A支气管哮喘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C肺部感染D急性心包炎E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狭窄

单选题患者女,46岁。活动后心悸、气短20余年,腹胀、下肢水肿10余天。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右心衰竭。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频率510次/min的小f波,R-R间期不规则,心室率146次/min。 心电图改变符合()(提示:患者给予地高辛治疗2周,复查心电图,f波频率530次/min,R-R间期不规则,心室率86次/min,以R波为主的Ⅰ、Ⅱ、aVF、V3~V4导联ST段下斜0.05~0.10mV,ST-T改变呈鱼钩状,Q-T间期0.30s。)A洋地黄影响B洋地黄毒性反应C低钾血症心电图改变D低钙血症心电图改变E心肌缺血

单选题患者,男,62岁,患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近1年活动后易发生心悸、气短,近半月常由体力活动诱发心前区憋闷感,休息后缓解,昨日于运动中发生晕厥,急诊入院。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其可能的瓣膜病变是()A二尖瓣狭窄B二尖瓣关闭不全C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D主动脉瓣狭窄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单选题患者女,46岁。活动后心悸、气短20余年,腹胀、下肢水肿10余天。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右心衰竭。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频率510次/min的小f波,R-R间期不规则,心室率146次/min。电图诊断()(提示:患者继续应用洋地黄至第28天,腹胀减轻,下肢水肿消失,f波更为明显,R-R间期匀齐,QRS形态呈室上型,心室率46次/min。)A心房扑动、交界性逸搏心律B心房颤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C心房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D心房颤动、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E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