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50岁,双侧腮腺肿大多年,自觉口干。镜下见腺体内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浸润,侵犯腺小叶,腺泡破坏、消失,密集的淋巴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病毒性腮腺炎B.慢性腮腺炎C.急性腮腺炎D.涎腺腺病E.舍格伦综合征

女,50岁,双侧腮腺肿大多年,自觉口干。镜下见腺体内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浸润,侵犯腺小叶,腺泡破坏、消失,密集的淋巴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病毒性腮腺炎

B.慢性腮腺炎

C.急性腮腺炎

D.涎腺腺病

E.舍格伦综合征


相关考题:

患者女,56岁,双侧腮腺区肿胀2年余,两年来时有口干,最近半年加重。检查见口腔黏膜干燥,舌体表面有裂纹,唇活检可见腺小叶内有淋巴细胞浸润,替代部分腺泡细胞。应首先考虑为A、慢性腮腺炎B、导管结石C、舍格伦综合征D、病毒性腮腺炎E、多囊腮腺

某女性患者,36岁,双侧腮腺肿大5年,自觉口干.病理检查见腺体内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浸润,侵犯腺小叶,腺泡破坏、消失,密集的淋巴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实性上皮团.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流行性腮腺炎B.慢性复发性腮腺炎C.急性腮腺炎D.涎石病E.舍格伦综合征

某女性患者,50岁,自觉口眼干燥半年,涎腺造影显示腮腺主导管扩张,末梢导管扩张成点状或球状.唇腺活检,镜下可见,腺体内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浸润.小叶内导管增生,小叶内部分腺泡消失.病理诊断为A.巨颌症B.舍格伦综合征C.多形性腺瘤D.白塞综合征E.腺淋巴瘤

患者,女性,50岁,双腮腺肿大多年,自觉口干。镜下见腺体内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浸润,侵犯腺小叶,腺泡破坏、消失,密集的淋巴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病毒性腮腺炎B.慢性腮腺炎C.急性腮腺炎D.唾液腺腺病E.舍格伦综合征

患者女,46岁,双侧腮腺肿大7年,自觉口干。病理检查见腺体内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浸润,侵犯腺小叶,腺泡破坏、消失,可见淋巴滤泡形成,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实性上皮团。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流行性腮腺炎B.慢性复发性腮腺炎C.急性腮腺炎D.涎石病E.舍格伦综合征

患者,女,50岁,双腮腺肿大多年,自觉口干。镜下见腺体内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浸润,侵犯腺小叶,腺泡破坏、消失,密集的淋巴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病毒性腮腺炎B.慢性腮腺炎C.急性腮腺炎D.唾液腺腺病E.舍格伦综合征

女,54岁。双侧腮腺肿大10余年。镜下见唾液腺内大量淋巴组织增生,破坏腺泡,腺导管增生形成上皮岛,病变中无纤维修复现象。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慢性唾液腺炎B、坏死性唾液腺化生C、唾液腺症D、舍格伦综合征E、唾液腺结核

患者女,56岁,因“双侧腮腺无痛性、逐渐肿大2年”来诊。查体:双侧腮腺弥漫性肿大,质地较硬,表面欠光滑。此病的病理改变包括()。A、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腺小叶B、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腺小叶间的结缔组织C、小叶内导管扩张D、腺小叶形态明显改变E、腺泡萎缩F、少数有恶性变表现

患者,女性,50岁,双腮腺肿大多年,自觉口干。镜下见腺体内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浸润,侵犯腺小叶,腺泡破坏、消失,密集的淋巴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病毒性腮腺炎B、慢性腮腺炎C、急性腮腺炎D、唾液腺腺病E、舍格伦综合征

女性,54岁,双侧腮腺肿大10余年。镜下见涎腺内大量淋巴组织增生,破坏腺泡,腺导管增生形成上皮岛,病变中无纤维修复现象。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慢性涎腺炎B、坏死性涎腺化生C、涎腺症D、舍格伦综合征E、涎腺结核

多选题患者女,56岁,因“双侧腮腺无痛性、逐渐肿大2年”来诊。查体:双侧腮腺弥漫性肿大,质地较硬,表面欠光滑。此病的病理改变包括()。A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腺小叶B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腺小叶间的结缔组织C小叶内导管扩张D腺小叶形态明显改变E腺泡萎缩F少数有恶性变表现

单选题女,54岁。双侧腮腺肿大10余年。镜下见唾液腺内大量淋巴组织增生,破坏腺泡,腺导管增生形成上皮岛,病变中无纤维修复现象。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慢性唾液腺炎B坏死性唾液腺化生C唾液腺症D舍格伦综合征E唾液腺结核

单选题女,46岁,双侧腮腺肿大7年,自觉口干。病理检查见腺体内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浸润,侵犯腺小叶,腺泡破坏、消失,密集的淋巴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实性上皮团。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流行性腮腺炎B慢性复发性腮腺炎C急性腮腺炎D涎石病E舍格伦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