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54岁,教师。一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颈部疼痛,颈后伸时症状加重。近2个月颈痛减轻,但出现四肢乏力,行走不稳。检查:颈部活动受限,霍夫曼氏征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阴性,跟腱反射亢进最可能的诊断A、颈脊髓肿瘤B、脊髓空洞征C、神经根型颈椎病D、脊髓型颈椎病E、中风确诊的首选检查A、颈椎X线片B、脊髓造影C、CT或MRID、颈椎的动力性摄片E、肌电图检查下列除哪项外均可用于本病的治疗A、颈围固定B、避免颈部再次受伤C、旋转复位手法D、舒筋活血中药及对症的西药E、非手术无效时,可手术治疗

男,54岁,教师。一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颈部疼痛,颈后伸时症状加重。近2个月颈痛减轻,但出现四肢乏力,行走不稳。检查:颈部活动受限,霍夫曼氏征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阴性,跟腱反射亢进最可能的诊断A、颈脊髓肿瘤

B、脊髓空洞征

C、神经根型颈椎病

D、脊髓型颈椎病

E、中风

确诊的首选检查A、颈椎X线片

B、脊髓造影

C、CT或MRI

D、颈椎的动力性摄片

E、肌电图检查

下列除哪项外均可用于本病的治疗A、颈围固定

B、避免颈部再次受伤

C、旋转复位手法

D、舒筋活血中药及对症的西药

E、非手术无效时,可手术治疗


相关考题:

男,50岁,四肢麻胀,乏力逐渐加重近2年,1个月前不慎滑倒,当即出现四肢活动障碍,查体:神志清楚,头部活动无明显受限,第2肋以下皮肤痛觉减退,四肢不能主动活动,肌张力增高,病理征(+),X线片示颈6到胸2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诊断为( )。A、颈椎脱位B、脊髓型颈椎病C、外伤性颈髓损伤D、颈椎肿瘤E、颈椎管内肿瘤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A、痛温觉分离,肌萎缩B、四肢麻木,出现病理反射C、出现四肢瘫,有脊髓腔梗阻现象D、头痛、头晕、颈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甚至猝倒E、颈肩痛反复发作,手部有放射性痛,牵拉试验阳性

男,50岁。四肢麻胀,乏力逐渐加重近2年,1个月前不慎滑倒,当即出现四肢活动障碍,查体:神志清楚,头部活动无明显受限,第2肋以下皮肤痛觉减退,四肢不能主动活动,肌张力增高,病理征(+)。X线片示颈4胸1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诊断为 A、外伤性颈髓损伤B、颈椎脱位C、脊髓型颈椎病D、颈椎肿瘤E、颈椎管内肿瘤

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 ( ) A、痛温觉分离,肌萎缩B、四肢麻木,出现病理反射C、出现四肢瘫,有脊髓腔梗阻现象D、颈肩痛反复发作,手部有放射性痛,牵拉试验阳性E、头痛、头晕、颈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甚至猝倒

男,50岁。四肢麻胀,乏力逐渐加重近2年,1个月前不慎滑倒,当即出现四肢活动障碍。查体:神志清楚,头部活动无明显受限,第2肋以下皮肤痛觉减退,四肢不能主动活动,肌张力增高,病理征(+)。X线检查示颈4、胸1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可诊断为 A、外伤性颈髓损伤B、颈椎脱位C、脊髓型颈椎病D、颈椎肿瘤E、颈椎管内肿瘤

患者,男,57岁,颈后疼痛伴右上肢放射痛2天,伴右上肢麻木、无力。既往常感双肩酸痛及颈后不适,尤以长时间低头工作时明显,无高血压病史。该患者经牵引、理疗后症状消失。关于患者的预防措施,错误的是( )。A、卧位及坐位工作时保持正确的姿势B、颈部运动体操C、长时间伏案工作,应定时做颈部后伸活动D、多做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自行车E、长期服药预防

关于脊髓型颈椎病,正确的是A.早期颈肩痛明显B.多发生于上颈段C.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D.痛觉和温度觉分离

女性,42岁,会计。2个月前出现颈部不适、酸胀感,近3周发展为颈肩痛,随之疼痛向上肢放射至手部。颈部转动至某个角度时可出现放电样剧痛。最有意义的影像学检查是( )A.张口位片B.颈椎正位片C.颈椎三位片D.颈椎过伸位片

女性,42岁,会计。2个月前出现颈部不适、酸胀感,近3周发展为颈肩痛,随之疼痛向上肢放射至手部。颈部转动至某个角度时可出现放电样剧痛。首选治疗是( )A.口服非甾体消炎药B.痛点注射C.推拿按摩D.颈椎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