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女性,24岁。发热、皮肤瘀点、月经量增多2周入院。血红蛋白89g/L,白细胞183.2×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证实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外周血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0×109/L,目前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 A.预防化疗性静脉炎B.预防感染C.预防出血D.预防尿酸性肾病E.预防化疗性口腔炎

病人,女性,24岁。发热、皮肤瘀点、月经量增多2周入院。血红蛋白89g/L,白细胞183.2×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证实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外周血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0×109/L,目前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

A.预防化疗性静脉炎

B.预防感染

C.预防出血

D.预防尿酸性肾病

E.预防化疗性口腔炎


相关考题:

病人,女性,32岁。确诊为白血病,急查白细胞为110×109/L,血红蛋白89g/L,血小板60×109/L,目前需要紧急处理的是A.控制出血B.纠正贫血C.预防感染D.预防尿酸性肾病E.高白细胞血症

男性,25岁,发热,牙龈出血,皮肤瘀斑5天,胸骨压痛明显,肝脾肋下触及。血红蛋白70 9/L,白细胞50×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原始细胞0.90,POX(-),PAS阳性呈粗颗粒状,非特异性酯酶阴性,血清溶菌酶正常,诊断为(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急性红白血病

病人,女性,24岁,月经量增多4个月,2周来牙龈出血,下肢皮肤散在出血点与瘀斑,自觉疲乏无力,来院就诊查: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4.2×109/L,血小板20×109/L,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医生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目前首要的护理问题是( )。A.有感染的危险B.脑出血C.有受伤的危险D.气体交换受损E.知识缺乏

病人,女性,24岁。发热、皮肤瘀点、月经量增多2周入院。血红蛋白89g/L,白细胞183.2×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证实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当病人出现视物模糊、剧烈头痛和喷射样呕吐时,应警惕有无并发( ) A.胃肠道出血B.泌尿道出血C.颅内出血D.呼吸道出血E.眼底出血

病人,女性,24岁。发热、皮肤瘀点、月经量增多2周入院。血红蛋白89g/L,白细胞183.2×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证实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该病人予以DA方案治疗后感胸闷、心悸,最可能的是( ) A.柔红霉素的不良反应B.阿霉素的不良反应C.阿糖胞苷的不良反应D.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E.环磷酰胺的不良反应

成人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下列哪一项( )A.白细胞计数<3×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8×109/LB.白细胞计数<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C.白细胞计数<2.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D.白细胞计数<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8×109/LE.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男性,25岁,发热,牙龈出血,皮肤瘀斑5天,胸骨压痛明显,肝脾肋下触及,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50×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原始细胞0.90,POX(-),PAS阳性呈粗颗粒状,非特异性酯酶阴性,血清溶菌酶正常,诊断为A、急性粒细胞白细胞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急性红白血病

患者,男性,22岁。发热38.5℃。全身有小出血点。头晕。乏力。经医院检查: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1012/L,白细胞3*109/L,血小板70*109/L,骨穿确诊为急性白血病。该病人发热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少B:骨髓被破坏C:出血被吸收D:红细胞破坏多E:成熟白细胞减少

男性, 44岁, 发热、口腔溃疡2周, 皮肤有瘀点、瘀斑, 鼻出血, 脾脏肋下可触及边缘。血红蛋白70g/L, 白细胞计数25×109/L, 血小板28×109/L, 骨髓幼稚细胞明显增多, 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 其诊断为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