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9岁。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一年来一直药物治疗,近2周内频繁发作心绞痛,该病人首选的治疗方法是A、将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加量B、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D、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人工选择起搏器安置术

患者,女性,49岁。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一年来一直药物治疗,近2周内频繁发作心绞痛,该病人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将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加量

B、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C、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D、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E、人工选择起搏器安置术


相关考题:

123 .女性, 65 岁,冠心病患者,有过心绞痛病史,病情较稳定 , 近半月来心绞痛频繁发作 , 每日发作 3-4 次且发作时间延长,休息也不能缓解,心电图示: V3~6ST 水平型压 低1mm , T 波倒置,发作停止后 ST 段即恢复,心肌酶谱仍在正常范围,应考虑为A .稳定型心绞痛B .恶化型心绞痛C .变异型心绞痛D .急性心肌梗塞E .中间综合征

患者女性,58岁。近半年来自觉心前区阵发性疼痛,常在休息或清晨时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20分钟或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疼痛发作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抬高,其诊断为( )A、初发型心绞痛B、急性心肌梗死C、稳定型心绞痛D、变异型心绞痛E、恶化型心绞痛

冠心病患者,男,70岁,曾有稳定型心绞痛,现已数月无心绞痛发作,近三周来,患者心绞痛再次发作,频率、程度、时限、诱因和既往相同,发作时心电图:V3-6导联ST水平型压低1mm,T波倒置,发作后恢复正常,心肌酶测定在正常范围内,其诊断是:( )A、急性心内膜下梗死B、初发型心绞痛C、稳定型心绞痛D、恶化型心绞痛E、变异型心绞痛

女性,58岁,近半年来自觉心前区阵发性疼痛,常在休息或清晨时发作,持续时间1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疼痛发作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抬高,运动负荷试验阴性,其诊断为A、初发型心绞痛B、卧位型心绞痛C、稳定型心绞痛D、恶化型心绞痛E、变异型心绞痛

患者女性,51岁。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1年来一直药物治疗,近2周内频繁发作心绞痛。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是A、将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加量B、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D、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人工选择起搏器安置术

男性,66岁,原发性高血压10年,劳力性心前区疼痛2年。平时活动量稍大或上三楼时出现胸部疼痛,休息缓解。近1个月发作频繁,1~2次/天,约15分/次,休息时也有发作。发作时做心电图ST段压低。该患者应该诊断为A.心肌梗死B.主动脉夹层C.变异型心绞痛D.稳定型心绞痛E.不稳定型心绞痛

男性,60岁。以往有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病情尚稳定。近1月来胸痛又发作,且多发生在午睡时或晚间入睡后,起床站立后可缓解。近1月的胸痛发作考虑心绞痛为哪种类型A、变异型心绞痛B、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C、自发性心绞痛D、卧位型心绞痛E、梗死前心绞痛F、初发型心绞痛下列哪些检查对该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有意义A、活动平板运动试验B、HolterC、核素心肌显像D、冠状动脉造影E、心脏CTF、心动超声G、胸片该病人为缓解心绞痛发作,首选的药物是A、阿替洛尔B、消心痛C、5-单硝酸异山梨脂D、心痛定E、阿司匹林F、肝素

男,66岁。高血压病10年,劳力性心前区疼痛2年。平时活动量稍大或上三楼时出现胸部疼痛,休息缓解。近1个月发作频繁,1~2次/天,约15分/次,休息时也有发作。发作时做心电图ST段压低。该患者应该诊断为 A.心肌梗死B.主动脉夹层C.变异型心绞痛D.稳定型心绞痛E.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女性,49岁。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一年来一直药物治疗,近2周内频繁发作心绞痛,该病人首选的治疗方法是A.将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加量B.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D.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人工选择起搏器安置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