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男,70岁,曾有稳定型心绞痛,现已数月无心绞痛发作,近三周来,患者心绞痛再次发作,频率、程度、时限、诱因和既往相同,发作时心电图:V3-6导联ST水平型压低1mm,T波倒置,发作后恢复正常,心肌酶测定在正常范围内,其诊断是:( )A、急性心内膜下梗死B、初发型心绞痛C、稳定型心绞痛D、恶化型心绞痛E、变异型心绞痛

冠心病患者,男,70岁,曾有稳定型心绞痛,现已数月无心绞痛发作,近三周来,患者心绞痛再次发作,频率、程度、时限、诱因和既往相同,发作时心电图:V3-6导联ST水平型压低1mm,T波倒置,发作后恢复正常,心肌酶测定在正常范围内,其诊断是:( )

A、急性心内膜下梗死

B、初发型心绞痛

C、稳定型心绞痛

D、恶化型心绞痛

E、变异型心绞痛


相关考题: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 172~173 题:(共用题干)患者男性,52岁,l年前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此后未再发作胸痛。20多天前快速行走时发作胸痛,l周来饭后和大便后也发作,血压90/60mmHg。第172题:该患者的心绞痛是哪种类型( )A.初发劳力型心绞痛B.梗死后心绞痛C.变异型心绞痛D.卧位心绞痛E.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123 .女性, 65 岁,冠心病患者,有过心绞痛病史,病情较稳定 , 近半月来心绞痛频繁发作 , 每日发作 3-4 次且发作时间延长,休息也不能缓解,心电图示: V3~6ST 水平型压 低1mm , T 波倒置,发作停止后 ST 段即恢复,心肌酶谱仍在正常范围,应考虑为A .稳定型心绞痛B .恶化型心绞痛C .变异型心绞痛D .急性心肌梗塞E .中间综合征

患者男,37岁。1年来反复发作胸骨后疼痛,常于凌晨睡熟中发作,发作与劳力无关,发作时含硝酸甘油有效。发作时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发作后抬高的ST段恢复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A、劳力型心绞痛B、急性心肌梗死早期C、心绞痛合并急性心包炎D、变异型心绞痛E、卧位型心绞痛

冠心病患者,男,70岁,既往行走500米常有心绞痛发作,持续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近三月来,患者步行100米就出现胸骨后压榨样痛,疼痛明显加重,持续十余分钟才可缓解,发作时心电图:V3-6导联ST水平型压低1mm,T波倒置,发作后恢复正常,心肌酶测定在正常范围内,其诊断是: ( )A、急性心内膜下梗死B、初发型心绞痛C、稳定型心绞痛D、变异型心绞痛E、恶化型心绞痛

普萘洛尔主要用于()。 A.预防心绞痛发作,长期应用治疗冠心病B.控制手术血压、心绞痛发作C.硝酸酯类治疗效果不佳的稳定型心绞痛D.心绞痛发作,长期应用预防冠脉堵塞E.心绞痛发作、迅速缓解症状,长期应用预防心绞痛发作

患者,男,66岁,近1个月感心前区痛,多在夜间发作,每次约20min,与情绪、活动无明显关系,动态心电图显示发作时Ⅱ、Ⅲ、aVF导联ST段轻度抬高,发作后恢复正常,硝酸甘油疗效不明显,最可能的诊断为A.稳定型心绞痛B.混合型心绞痛C.卧位型心绞痛D.变异型心绞痛E.中间综合征

心肌梗死患者,择期手术的合适时机是在发病后A、2~3个月,无心绞痛发作B、3~4个月,无心绞痛发作C、4~5个月,无心绞痛发作D、5~6个月,无心绞痛发作E、6个月以上,无心绞痛发作

患者,男性,49岁,确诊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个月。患者胸痛症状常于夜间或清晨发作,无明显诱因,持续时间多超过15分钟,发作时伴心电图ST段抬高。据此可判断其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分型属于(   )A.初发劳力型心绞痛B.恶化劳力型心绞痛C.静息型心绞痛D.变异型心绞痛

男性,50岁。2年来反复发作胸骨后疼痛,发作和劳累关系不大,常在凌晨5时发作。发作时含硝酸甘油可缓解。平时心电图示Ⅰ导、aVL导联S-T段水平压低0.5mm。发作时心电图正常。半年后病人再次心绞痛发作,诊断为A.初发型心绞痛B.变异型心绞痛C.卧位型心绞痛D.劳累型心绞痛E.梗塞后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