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老师先演示了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的实验后问同学:液体内部的压强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强的猜想是:还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老师请小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小强利用压强计进行实验.他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方案,你认为______方案能验证出他的猜想(选填表示序号的字母)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水和盐水中的同一深度处,观察比较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水和盐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比较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盐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比较.

上课时,老师先演示了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的实验后问同学:液体内部的压强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强的猜想是:还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老师请小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小强利用压强计进行实验.他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方案,你认为______方案能验证出他的猜想(选填表示序号的字母)

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水和盐水中的同一深度处,观察比较

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水和盐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比较

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盐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比较.


相关考题:

将大气压强计算在内的压强叫做()压强。

将大气压强计算在内的压强叫做绝对压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倾斜式液柱压强计的倾斜角越小,读数放大倍数就越大;B.液柱压强计的液面差即表示取压管所联系统的压强差;C.干式焦炉煤气柜内所充气体密度较小时,要考虑气体的“浮力”;D.密度不同的气体压力分布的特点与液体相同。

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1水5朝上4.92水5朝下4.93水5朝侧面4.94水10朝侧面9.75水15朝侧面14.66酒精15朝侧面11.8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3)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将一半径为R的实心金属球,用细线拉着,匀速缓慢地放入水深为2R的盛水容器中,直至容器底部,水未溢出.下图能反映金属球从水面刚接触处开始至容器底部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与金属球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的是(  )A.B.C.D.

测量液体中某点的压强大小的仪器称为压强计,常用的压强计有()。 A.液柱式B.测管式C.金属盒式D.水银式

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压强也大。 A、小B、大C、恒定D、相等

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到的浮力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你为检验这个猜想设计一个实验。说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

液体内部向______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______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压强还跟它的______有关.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液体压强的大小用______测量.

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对容器______和容器______都有压强;②容器内部向______都有压强;③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④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______;⑤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______有关.

某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水的深度/cm水压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13向上2.623向下2.633向侧面2.646向上5.459向上8.2(1)第1、2、3次实验说明:______.(2)第______次实验说明: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若把橡皮膜放入盐水中深9cm处时,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______8.2cm(填“大于”或“小于”)(4)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应等于压强计左右水面的高度差,但仔细观察,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略______压强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

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______.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李军同学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2: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猜想3: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军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的位置,然后又把它浸没到盐水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铁块从①一②一③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铁块从③一④的过程,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选填序号),该猜想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3)铁块从④一⑤过程中,保持______不变,得出猜想______正确,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

国本中学探究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过程中,同学们经过讨论作出如下猜想:猜想A: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猜想B: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猜想C: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D: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大家分别对各项进行探究.(1)小华认为先探究猜想C最方便,为此他选取了一个重为7.8N的铁块放入水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七步操作,并记录了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①②③④⑤⑥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cm3020406080100100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7.87.67.47.276.86.8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2)图2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关系的图象是______(3)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可以成为猜想D成立的事实依据,请举出两例:①______;②______.(4)小华为探究猜想A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重为7.8N的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于水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8,并与小华的步骤⑥进行比较,但小群对他的此项实验操作提出了质疑,理由是______.

某同学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以下几个实验.他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得某一金属块的重为3.8N,测得相同体积的石块的重为1.1N,然后完成了以下步骤:实验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始终是3.3N;实验2:把金属块浸入水中一部分,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6N;实验3:把金属块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1N(ρ硫酸铜>ρ水);实验4:把石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6N.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初步结论:(1)根据“实验1”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______无关;(2)根据“实验1、3”可知,浮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3)根据“实验______”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本身的密度无关;(4)根据“实验______”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初中物理《浮力》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河南省商丘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浮力2.内容: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2)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3)要求适当板书。(4)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试讲内容的拓展延伸。答辩题目1.本课的重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出重点的?2.请简述热气球的原理。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用长方体浸没在水中的受力情况来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环节二:新课讲授【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一些列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诸如大黄鸭、轮船、潜水艇等,提出问题: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做出假设。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知识储备,学生可能会回答: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按照学生的合理假设,引导学生思考要探究浮力大小与这些因素是否有关,相应的需要用到哪些器材,按照什么步骤进行才能严谨的探究所假设的因素是否正确。指导并完善学生的回答,得出实验的设计方案: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细线。2.实验步骤:【1.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一部分浸入量筒的水中,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并记录在表格1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4)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并记录在表格1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记录在表格1中。【2.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2中;(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后,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2中;(4)沿竖直方向用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填入表格2中;(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填入表格2中。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1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再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观点,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得出最终结论:根据表1中的实验数据,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根据表2中的实验数据,可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环节三:巩固提高【例题】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2N和1.8N,则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______N;从图中还可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环节四:小结作业1.引导学生反思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诸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数据的分析等,在全班分享感悟与体会,为此次实验做一次小结。2.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同学课下为检验这个猜想设计一个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等,下节课交流。【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5日 下午 山东青岛崂山区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液体的压强2.内容:3.基本要求:(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3)讲解要涉及液体内部压强决定因素的探究过程;答辩题目1.液体压强的大小导出过程?2.请简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二、考题解析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运用演示实验导入,将装有红色液体的水瓶的不同地区扎漏,让学生观察不同高度或同一高度不同地方的孔流出的水流有何不同。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提问:液体压强的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从而引入本堂课的内容。环节二:新课讲授1.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①学生猜想: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处处都相等;同一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②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参考分组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过程:将探头放入盛水的容器中,保持探头深度不变,改变探头方向;改变探头的深度,观察液体压强的变化与深度的关系;更换密度不同的液体,看液体压强变化与不同液体密度的关系。③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教师指导,注意学生实验的安全。④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结论。2.液体内部压强决定因素结合实验结论讲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密度的关系。3.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结论: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试着进行实验。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知识点作业:预习下一节液体压强的大小。【板书设计】液体的压强一、探究实验二、液体内部压强1.同一深度,各个方向都相等;2.深度越深,压强越大;3.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答辩题目解析】1.液体压强的大小导出过程?2.简述下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有位老师在进行《溶解》一课教学时,给每组学生提供了材料:盛有水的烧杯,筷子,小包盐。并让学生猜一猜食盐放入水中会不会溶解,然后让学生实验:把盐放入水中,搅拌后食盐不见了。接着教师分别做了沙子、高锰酸钾是否溶解的演示实验。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填书上的表格:石子、红糖、粉笔、肥皂、洗衣粉、橡皮是否溶解。这些为什么不是科学探究活动?如果你教这个内容,怎样来设计探究活动?请写出探究活动设计思路。

静止流体中,液体内部某一点的压强与()有关。A、液体的密度与深度B、液体的粘度与深度C、液体的质量与深度D、液体的体积与深度

通常情况下,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A、不变B、大C、小D、都不对

将()压强计算在内的压强叫绝对压强。

将大气压强计算在内的压强叫做绝对压强。

下列有关液柱式压强计测压的基本原理说法正确的是()。A、等压面原理B、液体中高处压强低C、液体中高处压强高D、液体中两点的压强差等于两点的高程差乘以液体的容重

液柱式压强计测压的基本原理包括()、液体中两点的压强差等于()。

测量液体中某点的压强大小的仪器称为压强计,常用的压强计有()。A、液柱式B、测管式C、金属盒式D、水银式

填空题液柱压力计量是基于()原理的测压装置,用U形管压强计测压时,当压强计一端与大气相通时,读数R表示的是()或()。

判断题将大气压强计算在内的压强叫做绝对压强。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