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梅花三弄》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展示古琴图片,并提问:图片展示的是什么乐器?是否有学生能进行简单介绍?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图片展示的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琴。古琴又被称为“瑶琴”“七弦琴”等,距今大约有4000年历史。古琴被视为我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象征,与古琴有关的故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相关人物有孔子、俞伯牙、钟子期、嵇康等。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古曲《梅花三弄》,感受这一传统乐器的艺术魅力,由此导入本课。(二)感受体验教师播放琴曲《梅花三弄》,并设问: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速度是怎样的?你能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古琴音色相对古朴、清丽。这首曲子通篇速度变化较多,前面引子比较自由,接着进入主题,速度相对规整,最后结尾处速度放缓,在渐慢渐弱中结束。曲子描写了梅花在严寒环境中傲然挺立的品格。(三)深入赏析1.教师播放琴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并设问,作品的主题共出现了几次?整首作品在音色上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回答、讨论。教师总结:乐曲主题前后共出现了三次,“三弄”正是此意。整首作品在音色上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比较浑厚坚实,以在低音区陈述为主,表现的是一种 “严冬”音色氛围;另一类是清亮的泛音音色,它总是出现在高音区或中音区,描写的是高洁、安详而又生机勃勃的梅花神态和形象。2.分段欣赏琴曲,请学生注意琴曲引子、中间段落和结尾处在音色和速度方面的不同。学生自由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乐曲引子比较自由,有散板的特点。音乐速度徐缓,节奏沉着有力,音乐的陈述主要在低音区,音响坚实,使音乐更具有刚毅和苍劲的感觉。中间段落音乐主题出现三次,通过“三弄”,旋律音色清亮,节奏活泼且富于动感,描绘了梅花临风而开、生机盎然的美好意境。结尾处音乐速度放缓,音量渐弱,趋于结束,有梅花傲雪的从容姿态。3.教师带领学生演唱乐曲主题,注意唱出主题的抒情性和歌唱性。4.师生再次共同欣赏乐曲并哼唱乐曲中的主题旋律。(四)巩固提高教师补充讲解古琴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五)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请学生课下搜集古琴相关背景资料和琴曲,下节课一起欣赏。【板书设计】1.请列举其他古琴名曲。2.你是如何进行欣赏课教学的?

小学音乐《梅花三弄》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古琴图片,并提问:图片展示的是什么乐器?是否有学生能进行简单介绍?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图片展示的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琴。古琴又被称为“瑶琴”“七弦琴”等,距今大约有4000年历史。古琴被视为我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象征,与古琴有关的故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相关人物有孔子、俞伯牙、钟子期、嵇康等。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古曲《梅花三弄》,感受这一传统乐器的艺术魅力,由此导入本课。
(二)感受体验
教师播放琴曲《梅花三弄》,并设问: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速度是怎样的?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古琴音色相对古朴、清丽。这首曲子通篇速度变化较多,前面引子比较自由,接着进入主题,速度相对规整,最后结尾处速度放缓,在渐慢渐弱中结束。曲子描写了梅花在严寒环境中傲然挺立的品格。
(三)深入赏析
1.教师播放琴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并设问,作品的主题共出现了几次?整首作品在音色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回答、讨论。
教师总结:乐曲主题前后共出现了三次,“三弄”正是此意。整首作品在音色上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比较浑厚坚实,以在低音区陈述为主,表现的是一种 “严冬”音色氛围;另一类是清亮的泛音音色,它总是出现在高音区或中音区,描写的是高洁、安详而又生机勃勃的梅花神态和形象。
2.分段欣赏琴曲,请学生注意琴曲引子、中间段落和结尾处在音色和速度方面的不同。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引子比较自由,有散板的特点。音乐速度徐缓,节奏沉着有力,音乐的陈述主要在低音区,音响坚实,使音乐更具有刚毅和苍劲的感觉。中间段落音乐主题出现三次,通过“三弄”,旋律音色清亮,节奏活泼且富于动感,描绘了梅花临风而开、生机盎然的美好意境。结尾处音乐速度放缓,音量渐弱,趋于结束,有梅花傲雪的从容姿态。
3.教师带领学生演唱乐曲主题,注意唱出主题的抒情性和歌唱性。
4.师生再次共同欣赏乐曲并哼唱乐曲中的主题旋律。
(四)巩固提高
教师补充讲解古琴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请学生课下搜集古琴相关背景资料和琴曲,下节课一起欣赏。
【板书设计】



1.请列举其他古琴名曲。
2.你是如何进行欣赏课教学的?


参考解析

解析:1.
《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幽兰》
2.
欣赏课,意在从高雅的音乐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达到美育的目的,音乐的欣赏课我认为应该以聆听贯穿始终,在聆听过程中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的方式,根据不同题材,选择不同的欣赏角度来展开教学。整体上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初听。教师应该简洁的发表关于如何欣赏音乐之类等富于音乐情趣的谈话,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生动而形象的启示作品内容,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绘的意境,以便让学生用感受、想象、回忆、联想等方式来感知和体验音乐形象;然后再用立体声音响设备或者多媒体播放作品,用引人入胜的乐曲,视听结合,使学生全神贯注的聆听音乐,从而直接的感受到作品内容并获得初步的印象。
复听。初听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对乐曲只能是有些初步的直接的感受与零碎的印象,即使有些认识也是肤浅的。这时教师应该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聆听,可以重点聆听乐曲的主题、重要乐句、乐段。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音乐作品,打开深奥的音乐之门。
再听。学生认识音乐作品一般规律都是从观能欣赏、情感欣赏到理智欣赏,即由初步到大体,然后再把作品各部分的感受与体验领会与分析综合起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在这个基础上再听——一次或者多次完整的欣赏作品,能使学生感受到更为清晰的音乐形象,全面而深刻理解作品。

相关考题:

小学音乐《大家来唱》一、考题回顾

小学音乐《月亮月光光》一、考题回顾

小学音乐《小小少年》一、考题回顾1题目:《小小少年》?2.内容:?

小学音乐《晚风》一、考题回顾

小学音乐《阿里山的姑娘》一、考题回顾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其代表曲目有()。A.《步步高》B.《雨打芭蕉》C.《平湖秋月》D.《梅花三弄》E.《二泉映月》

制作课件时如需插入背景音乐,下列选项中,应该选择的素材文件是( )。A.汉宫秋月.wavB.夕阳萧鼓.gifC.平沙落雁.pngD.梅花三弄 jpg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是(??)。A.知识学习B.歌曲教学C.感受音乐D.理解音乐

中小学音乐审美心理概括起来,主要有音乐情感和音乐兴趣方面的内容。(  )

下列()属于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十大著名古曲A、《胡笳十八拍》B、《广陵散》C、《梅花三弄》D、《夕阳箫鼓》

简述《梅花三弄》的来历。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开发学生的()。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的过程。

琴曲《梅花三弄》的音乐主题重复三次这段主题所使用的弹琴手法是()。A、散音B、按音C、泛音D、滑音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是()。A、感受音乐B、歌曲教学C、知识学习

谭盾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的弦乐四重奏《风、雅、颂》借鉴了()古典的音乐元素。A、《楚商》《流水》B、《流水》《幽兰》C、《梅花三弄》《阳光三叠》D、《梅花三弄》《幽兰》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

梅花三弄

试论“五四”前后中小学音乐教育获得发展的原因与启迪。

单选题制作课件时如需插入背景音乐,下列选项中,应该选择的素材文件是()A汉宫秋月.wavB夕阳萧鼓.gifC平沙落雁.xlsD梅花三弄.jpg

名词解释题梅花三弄

单选题琴曲《梅花三弄》的音乐主题重复三次这段主题所使用的弹琴手法是()。A散音B按音C泛音D滑音

填空题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开发学生的()。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的过程。

单选题谭盾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的弦乐四重奏《风、雅、颂》借鉴了()古典的音乐元素。A《楚商》《流水》B《流水》《幽兰》C《梅花三弄》《阳光三叠》D《梅花三弄》《幽兰》

单选题下列中国古典音乐与其最初的演奏乐器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十面埋伏》——羌笛B《梅花三弄》——琵琶C《平沙落雁》——古琴D《高山流水》——古筝

单选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是()。A感受音乐B歌曲教学C知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