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表演歌曲《杨柳青》学生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2.教师提出问题: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和我们平常学习的歌曲一样吗?(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总结:我们中国有很多民歌,因为地域的不同,运用的又是各地的方言,所以就产生了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歌。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江苏扬州民歌《杨柳青》。(二)初步感知1.初听,了解歌曲内容,《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 2.复听歌曲,感知歌曲的表现场景。(《杨柳青》表现扬州人民下田耕地劳作的场景)3.对照歌谱,再次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合作解决(一字多音的解决)4.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可小声跟唱歌曲。5.学生有节奏的读歌词,提问:同学们在读歌词中发现了什么?(歌曲衬词很多)并讲解衬词的作用。(衬词虽没有实际意义,但歌曲是民歌,有地域特点,衬词可以烘托气氛,抒发情感,要轻唱)6.有声音位置地、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7.学生跟琴轻声演唱歌曲,提示轻声演唱歌曲,音高位置不变,力度弱一些,音量小一些。8.师生、生生接龙演唱,学生齐唱歌曲(四)拓展延伸1.方言演唱歌曲,感受民歌的地域特点。教师提示:你们真是乖乖咙地咚!“乖乖龙地咚”是江苏扬州话,表示很好、很棒的意思,而且扬州话说起来比较轻柔,细声细语,又被人们称作“吴侬软语”,前鼻音较多,发音的位置相对靠前,翘舌音要读成平舌音。2.指导学生读歌曲的衬词。3.学生与教师接龙歌词,感受扬州方言的特点4.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5.学生自己评价。(五)小结作业1.师总结本结课学习了《杨柳青》,感受歌曲意境,学会衬词等知识点。2.课下多搜集描写自然景物的歌曲,下节课分享。【答辩题目解析】1.针对本课你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有什么?2.你认为应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表演歌曲《杨柳青》学生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2.教师提出问题: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和我们平常学习的歌曲一样吗?(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我们中国有很多民歌,因为地域的不同,运用的又是各地的方言,所以就产生了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歌。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江苏扬州民歌《杨柳青》。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了解歌曲内容,《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

2.复听歌曲,感知歌曲的表现场景。(《杨柳青》表现扬州人民下田耕地劳作的场景)



3.对照歌谱,再次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合作解决(一字多音的解决)
4.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可小声跟唱歌曲。
5.学生有节奏的读歌词,提问:同学们在读歌词中发现了什么?(歌曲衬词很多)并讲解衬词的作用。(衬词虽没有实际意义,但歌曲是民歌,有地域特点,衬词可以烘托气氛,抒发情感,要轻唱)
6.有声音位置地、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
7.学生跟琴轻声演唱歌曲,提示轻声演唱歌曲,音高位置不变,力度弱一些,音量小一些。
8.师生、生生接龙演唱,学生齐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1.方言演唱歌曲,感受民歌的地域特点。教师提示:你们真是乖乖咙地咚!“乖乖龙地咚”是江苏扬州话,表示很好、很棒的意思,而且扬州话说起来比较轻柔,细声细语,又被人们称作“吴侬软语”,前鼻音较多,发音的位置相对靠前,翘舌音要读成平舌音。
2.指导学生读歌曲的衬词。
3.学生与教师接龙歌词,感受扬州方言的特点
4.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
5.学生自己评价。
(五)小结作业
1.师总结本结课学习了《杨柳青》,感受歌曲意境,学会衬词等知识点。
2.课下多搜集描写自然景物的歌曲,下节课分享。



【答辩题目解析】
1.针对本课你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有什么?
2.你认为应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参考解析

解析:1、卡尔·奥尔夫,德国慕尼黑人,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1961年之前一直是慕尼黑高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教授和主任。1961年开始任萨尔茨堡莫扎特学院研究室主任。他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和影响最大的教育体系之一,正在全世界五大洲广为应用。按照他的构思创作、改制的“奥尔夫乐器”也已风靡全世界。他的教育思想及教材,目前不仅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而且与多民族的音乐相结合,产生出了更适合本民族和本地区使用的教材。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2、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巧妙的课堂导入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环节。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考题:

已知某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差额16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为-100亿美元,误差与遗漏为1o亿美元,则该国储备资产增减额为(  )。A.70亿元B.-70亿美元C.+60亿美元D.+27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