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改、扩建的I类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包气带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A:0~10cmB:10~25cmC:25~80cmD:80~120cm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改、扩建的I类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包气带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

A:0~10cm
B:10~25cm
C:25~80cm
D:80~120cm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对改、扩建Ⅰ类建设项目,还应对建设项目场地所在区域可能污染的部位(如物料装卸区、储存区、事故池等)开展包气带污染调查,包气带污染调查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25~80cm即可。但是,当调查点所在位置一定深度之下有埋藏的排污系统或储藏污染物的容器时,取样深度应至少达到排污系统或储藏污染物的容器底部以下。

相关考题:

(2012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属于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A.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B.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C.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下列说法中,符合现有水污染源调查原则的是( )。A.改、扩建项目可以简略调查改、扩建前的水污染源B.点源调查以现场调查和测试为主,以搜集现有资料为辅C.评价等级较高且现有水污染源与建设项目较近时,应详细调查该污染源D.现有水污染源位于建设项目受纳河流混合过程段以内时,可以简略调查该污染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地面水水质参数所选择的常规参数根据()可适当删减。A:水域规模B:水域类别C:评价等级D:污染源状况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构成有总纲、()A.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B.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C.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D.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有()。A:包气带防污性能B:含水层易污染特征C: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D: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非金属矿山大规模露天爆破开采工程属于()类建设项目。A:ⅠB:ⅡC:ⅢD:Ⅳ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改、扩建的Ⅰ类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包气带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 )。A.0~10cmB.10~25cmC.25~80cmD.80~120cm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A、环境水文地质调查B、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C、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D、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水质监测取样要求说法正确的是()。A.针对改扩建项目,应在含水层底部取样B.建设项目为改扩建项目,且特征因子为Hg时,应至少在含水层底部取一个样品C.建设项目为改扩建项目,且特征因子为DNAPLs时,应至少在含水层底部取一个样品D.一般情况下,只取一个水质样品,取样深度宜在地下水位下1.0m左右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为()。A.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B.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C.建设项目场地含水层污染特征D.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对改、扩建Ⅰ类建设项目,包气带污染调查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即可。 A.15~70cm B.35~70cm C.25~80cm D.35~80cm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属于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B:《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C:《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D:《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民用机场建设工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选定。A: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B: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C:环境功能区D: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A: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B:Ⅰ类建设项目C:Ⅱ类建设项目D:Ⅲ类建设项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有( )。A.包气带防污性能B.含水层易污染特征C.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D.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对于地下水I类建设项目一级评价,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为()。A:≥20km2B:≤20km2C:>30km2D:≥50km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中在“岩(土)层”是指()。A:地表第一岩(土)层B:地面至潜水面之间的岩(土)层C:地面至潜水面之间渗透性最差的岩(土)层D:场地地下基础之下第一岩(土)层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对于地下水I类建设项目三级评价,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为()km2。A:>20B:≤20C:>30D:≥5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当Ⅰ类建设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地下水二级评价,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为()。A、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B、≤20C、同一地下水块段D、≥5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等指标确定。A、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B、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C、含水层易污染特征D、污水排放量E、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当Ⅰ类建设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地下水一级评价,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为()。A、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B、≤20C、30D、≥50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污染源调查的内容与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A调查评价区内所有的地下水污染源B对于一级、二级的改、扩建项目,应在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装置或设施附近开展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C对于一级、二级的改、扩建项目,应对场地全面开展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D对于三级的改、扩建项目,应在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装置或设施附近开展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地下水取样深度宜在地下水位以下( )。A0.5mB1.0mC1.5mD2.0m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 )等指标确定。A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B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C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D污水排放量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当Ⅰ类建设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地下水一级评价,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为()。A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B≤20C30D≥50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等指标确定。A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B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C含水层易污染特征D污水排放量E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不定项题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的是( )。A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B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C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D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