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改、扩建的Ⅰ类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包气带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 )。A.0~10cmB.10~25cmC.25~80cmD.80~120cm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改、扩建的Ⅰ类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包气带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 )。

A.0~10cm
B.10~25cm
C.25~80cm
D.80~120cm

参考解析

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规定,对于一级、二级的改、扩建项目,应在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装置或设施附近开展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对包气带进行分层取样,一般在0~20cm埋深范围内取一样品,其他取样深度应根据污染源特征和包气带岩性、结构特性等确定,并说明理由。

相关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下列说法中,符合现有水污染源调查原则的是( )。A.改、扩建项目可以简略调查改、扩建前的水污染源B.点源调查以现场调查和测试为主,以搜集现有资料为辅C.评价等级较高且现有水污染源与建设项目较近时,应详细调查该污染源D.现有水污染源位于建设项目受纳河流混合过程段以内时,可以简略调查该污染源

(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社区医疗、卫生院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别是()。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开展建设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应扩展至包气带的条件是()。A.天然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小于1ⅹ10-7 cm/sB.天然包气带厚度大于100mC.天然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小于1ⅹ10-6 cm/sD.天然包气带厚度大于50m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有()。A:包气带防污性能B:含水层易污染特征C: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D: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A、环境水文地质调查B、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C、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D、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水质监测取样要求说法正确的是()。A.针对改扩建项目,应在含水层底部取样B.建设项目为改扩建项目,且特征因子为Hg时,应至少在含水层底部取一个样品C.建设项目为改扩建项目,且特征因子为DNAPLs时,应至少在含水层底部取一个样品D.一般情况下,只取一个水质样品,取样深度宜在地下水位下1.0m左右

(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A.环境水文地质调查B.地下水污染源调查C.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D.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A.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通常与调查评价范围一致B.预测层应以潜水含水层或污染物直接进入的含水层为主C.当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厚度超过 100m 时,预测范围应扩展至包气带D.当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小于 1×10-7cm/s 时,预测范围应扩展至包气带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社区医疗、卫生院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别是()。A、Ⅰ类B、 Ⅱ类C、Ⅲ类D、Ⅳ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为()。A.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B.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C.建设项目场地含水层污染特征D.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对改、扩建Ⅰ类建设项目,包气带污染调查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即可。 A.15~70cm B.35~70cm C.25~80cm D.35~80cm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改、扩建的I类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包气带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A:0~10cmB:10~25cmC:25~80cmD:80~120cm

以下就我国现行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说法中()是正确的。A专项环评技术导则包括环境要素和专题两种形式B导则中的环境要素类包括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和生态影响C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属于导则中的专题类D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属于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导则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对于地下水Ⅰ类建设项目三级评价,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为()km2。A20B≤20C30D≥50

以下就我国现行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说法中()是错误的。A、专项环评技术导则包括环境要素和专题两种形式B、导则中的环境要素类包括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和生态影响C、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属于导则中的专题类D、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导则不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A、一类B、二类C、三类D、四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为主。A、潜水B、承压水C、包气带水D、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源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A、工业污染源B、生活污染源C、交通污染源D、农业污染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Ⅱ类建设项目应重点评价()。A、地下水水位降低或升高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B、地下水水位降低或升高诱发的地质构造问题C、建设项目污染源对地面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D、建设项目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等指标确定。A、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B、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C、含水层易污染特征D、污水排放量E、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A一类B二类C三类D四类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污染源调查的内容与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A调查评价区内所有的地下水污染源B对于一级、二级的改、扩建项目,应在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装置或设施附近开展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C对于一级、二级的改、扩建项目,应对场地全面开展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D对于三级的改、扩建项目,应在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装置或设施附近开展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地下水取样深度宜在地下水位以下( )。A0.5mB1.0mC1.5mD2.0m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 )等指标确定。A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B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C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D污水排放量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源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A工业污染源B生活污染源C交通污染源D农业污染源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社区医疗、卫生院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别是()。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等指标确定。A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B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C含水层易污染特征D污水排放量E污水水质复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