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TSP环境质量现状每期监测时间和每天监测时段符合要求的是( )。A.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8小时B.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2小时C.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8小时D.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2小时

某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TSP环境质量现状每期监测时间和每天监测时段符合要求的是( )。

A.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8小时
B.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2小时
C.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8小时
D.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2小时

参考解析

解析:在进行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时,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根据GB 3095—2012中常规污染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TSP每日应有24h的采样时间。@##

相关考题:

(2019年)位于北方地区的某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补充监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监测时段应根据监测因子的污染特征,选择()进行现状监测。A. 取暖期B. 停暖期C. 冬季D. 夏季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城市道路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布设原则是()。A:至少设6个监测点B:只设4个监测点C:监测点数目根据当地城市环境空气例行监测点的分布情况而定D:监测点数目根据道路布局、车流量、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而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补充监测数据现状评价内容,分别对各监测点位不同污染物的()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A. 短期浓度 B. 长期浓度C. 季平均浓度 D. 年平均浓度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A:作1期监测B: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C:作1期不利季节D:作1期有利季节

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其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測点数最少为( )个。 A. 6 B. 5 C. 4 D. 3

某建设项目拟新建 2 条生产线,淘汰现有 1 条已停产生产线,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进行了现状监测,评价范围内有同类在建项目,并制定有评价区域污染削减方案,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表达为( )。A、新建生产线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B、新建生产线污染源预测值-淘汰生产线计算值+现状监测值C、新建生产线污染源预测值+同类在建项目污染源计算值-区域污染削减方案计算值+现状监测值D、新建生产线污染源预测值-淘汰生产线计算值+同类在建项目污染源计算值-区域污染削减方案计算值+现状监测值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主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大气环境》,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必耍时可做1 期监测B.应在冬季进行1 期监测C.应在夏季进行一期监测D.应在不利季节进行一期监测

某新建项目排气筒距自然保护区边界2km,估算模式计算的Pm=9.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其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測点数不应少于( )个。A. 10 B. 8 C. 6 D. 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监测B.—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秋季)监测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监测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下列因子中,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须选择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有( )A. TSP B. H2SC. 二恶英类 D. 臭气浓度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必要时可做1期监测B.应在冬季进行1期监测C.应在夏季进行1期监测D.应在不利季节进行1期监测

某新建燃煤电厂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内有2005年运营的A项目,主要排放SO2、NO2;在建B项目,主要排放H2S、NH3;拟建C项目,主要排放SO2TSP。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电厂大气污染源调查应包括()。A:A项目B:B项目C:C项目D:新建燃煤电厂项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是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要点的是()。A: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B: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C:浓度季节变化规律D:日均值超标率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査内容的有()。A. 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B. 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C. 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D. 补充监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污染源监测计划应明确()A.监测指标B.监测频次C.执行环境质量标准D.监测指标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新建项目运营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布点点位的有()。A.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外侧 B.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C. 厂界 D. 预测的网格点

某大气环境一级评价的新建项目,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有其他在建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时,该在建项目的数据来源应采用的资料或文件是()。A. 项目监督性监测数据B. 在线监测数据C. 已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D. 年度排污许可执行报告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h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浓度值。A:4hB:5hC:8hD:10h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监测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有()。A: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5d有效数据B:监测时应使用空气自动监测设备C: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殊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浓度值D: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h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8h浓度值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冬季)监测B: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秋季)监测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监测,必要时也应作2期监测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査内容的有()。A. 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B. 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C. 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D. 补充监测

某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PM10环境质量现状每期监测时间和每天监测时段符合要求的是()。A: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18小时采样时间B: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20小时采样时间C: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18小时采样时间D: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20小时采样时间

大气环境质量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2.2—2008)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A、1B、2C、3D、7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B—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秋季)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 ( )A可作1期监测B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C作1期有利季节监测D作1期不利季节监测

单选题大气环境质量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 )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2. 2-2008)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A1B2C3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