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标准: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1》的知识结构体系: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化学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片段节选:请分析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可以看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我们再看以下反应: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物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钠与氯气的反应属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又如.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属于非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从它们的原子结构来看,氢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也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表现为被氧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失去(或偏离)电子的过程;还原反应表现为被还原的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获得(或偏向)电子的过程。要求:(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实质是什么(2)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板书。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标准: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1》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化学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片段节选:
请分析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可以看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我们再看以下反应:

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物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钠与氯气的反应属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又如.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属于非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从它们的原子结构来看,氢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也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表现为被氧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失去(或偏离)电子的过程;还原反应表现为被还原的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获得(或偏向)电子的过程。
要求:
(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实质是什么
(2)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3)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板书。


参考解析

解析:(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和偏移)。 (2)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和偏移),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氧化还原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氧化”和“还原”这一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和
统一的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重点: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设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基本概念:
氧化反应:得氧→化合价升高→失去(或偏离)电子
还原反应:失氧→化合价降低→得到(或偏向)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二、判断依据:
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三、本质:
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相关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要求根据一定的目标,对阅读材料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认真琢磨,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仔细推敲,力求透彻地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这是进行()。 A.默读训练B.略读训练C.浏览阅读训练D.精读训练

阅读材料3~8,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哪些。要求:紧扣给定材料,概括准确,言简意赅,字数不超过300字。

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请给材料1和材料2各加一个标题。要求:主题明确、文字精练。

元认知监视策略包括( )。A.设置学习目标 R阅读时对注意力加以跟踪C.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E.分析如何完成任务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要求:(1)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步骤相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2)完成“分子运动现象”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阅读关于“人口迁移”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某版本教材书中关于“人口迁移”的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的要求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网,量算距离"。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图"中"比例尺"的有关内容。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

请阅读下面材料内容,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1)拟写本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6分) (2)设计一个主题为“辩证看待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情境教学片段。(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水墨画将墨色分为几种用笔又有哪些变化(2)依据本课材料,拟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3)依据拟定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10分)(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10分)(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谈应如何开展阅读教学?(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护理记录阅读的顺序不包括()。A、按书写顺序进行阅读B、按新入院、转入老人重点阅读C、按危重老人重点阅读D、按普通交班老人重点阅读

下列关于早期阅读的基本要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注意提高婴儿阅读的兴趣B、为婴儿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C、满足婴儿感官探索的需求D、引导婴儿从小爱惜图书

初次使用前应仔细阅读(),并严格按操作要求和方法执行。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问答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根据上述文字所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单选题护理记录阅读的顺序不包括()。A按书写顺序进行阅读B按新入院、转入老人重点阅读C按危重老人重点阅读D按普通交班老人重点阅读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什么是美术设计中的“排列组合”?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简述英语游戏教学的作用。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试分析方程与算术式的区别。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单选题下列关于早期阅读的基本要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注意提高婴儿阅读的兴趣B为婴儿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C满足婴儿感官探索的需求D引导婴儿从小爱惜图书

问答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简述教师课堂上“创设语境”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