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6个监测点位的现状监测日平均浓度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分别是0.30mg/m3、0.20mg/m3、0.10mg/m3,预测范围内的日平均浓度最大预测值是0.15mg/m3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最大地面质量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应采用的最终质量浓度是()。A:0.15mg/m3B:0.25mg/m3C:0.35mg/m3D:0.45mg/m3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6个监测点位的现状监测日平均浓度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分别是0.30mg/m3、0.20mg/m3、0.10mg/m3,预测范围内的日平均浓度最大预测值是0.15mg/m3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最大地面质量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应采用的最终质量浓度是()。

A:0.15mg/m3
B:0.25mg/m3
C:0.35mg/m3
D:0.45mg/m3

参考解析

解析:对最大地面质量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即0.15+0.20=0.35(mg/m3)。

相关考题:

某铜冶炼企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非正常工况应预测()。 A.小时平均浓度 B.日平均浓度 C.植物生长季平均浓度 D.年平均浓度

大气评价等级为一级的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需绘制出现()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A.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 B.日均浓度最大值 C.小时平均浓度平均值 D.日均浓度平均值

大气评价等级为一级的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需绘制出现()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A: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B:日均浓度最大值C:小时平均浓度平均值D:日均浓度平均值

某地大气环境监测PM10的日平均浓度为0.45m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10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为0.15mg/m3,则超标倍数为()。A:1倍B:2倍C:3倍D:4倍

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 2.2-2008) 中的常规预测情景组合中,预测内容的小时浓度、日平均浓度是指( )。A. 平均值 B. 最小值c. 最大值 D. 据污染源的类别来确定

某铜冶炼企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非正常工况应预测()。A:年平均浓度B:日平均浓度C:小时平均浓度D:以上全部

某拟建项目,经预测对附近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SO2的贡献值是0.1mg/m3,最大地面浓度点的贡献值是0.2mg/m3。该环境空气敏感区的SO2现状监测值的平均值为0.2mg/m3,最大值为0.25mg/m3,最小值为0.18mg/m3,则该项目建成后,环境空气敏感区和最大地面浓度点的SO2质量浓度分别是()。A:0.30mg/m3,0.40mg/m3B:0.35mg/m3,0.45mg/m3C:0.35mg/m3,0.40mg/m3D:0.28mg/m3,0.38mg/m3

某铜冶炼企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非正常工况应预测()。A:小时平均浓度B:日平均浓度C:植物生长季平均浓度D:年平均浓度

针对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下列预测情景中,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要求的是( )。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日平均质量浓度预测B.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预测C.网格点日平均质量浓度预测D.网格点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补充监测数据现状评价内容,分别对各监测点位不同污染物的()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A. 短期浓度 B. 长期浓度C. 季平均浓度 D. 年平均浓度

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PM10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0.05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值范围为0.08~0.12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平均值为0.10mg/m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评价区PM10最大点的最终环境影响日均浓度值是( )mg/m3。A.0.05B.0.13C.0.15D.0.17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分为三类: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络点以及区域()。A:最大小时浓度B:年平均浓度C:典型日平均浓度D:最大地面浓度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的叠加影响是()。A:预测值和所有点位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叠加B:预测值和所有点位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叠加C:预测值和同一点位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叠加D:预测值和同一点位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叠加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大气环境监测浓度中,下列属于短期浓度的有()。A. 1h平均质量浓度B. 8h平均质量浓度C. 24h平均质量浓度D. 周平均质量浓度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二级评价项目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预测网格点处的地面日平均质量浓度B.预测网格点处的地面年平均质量浓度C.预测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质量浓度D.预测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质量浓度

对采用补充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的取各污染物()作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A.不同评价时段监测浓度最小值B.不同评价时段监测浓度最大值C.不同评价时段监测浓度平均值D.相同评价时刻监测浓度最大值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估算模式适用于( )。A.评价范围的确定B.评价等级的确定C.点源日平均浓度的预测D.线源最大地面浓度的预测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新建燃煤项目,其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情景应包括()。A:烟囱高度方案B:非正常排放的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预测C:正常排放的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预测D:非正常排放的日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PM10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0.05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值范围为0.08~0.12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平均值为0.10mg/m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评价区PM10最大点的最终环境影响日均浓度值是()。A:0.05mg/m3B:0.13mg/m3C:0.15mg/m3D:0.17mg/m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不达标区域新建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考虑的指标有()。A. 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B. 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C. 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D. 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

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常规预测情景组合中,预测内容的小时浓度、曰平均浓度是指()。A:平均值B:最小值C:最大值D:据污染源的类别来确定

某拟建项目,经预测对附近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SO2的贡献值是0.1mg/m3,最大地面浓度点的贡献值是0.2mg/m3。该环境空气敏感区的SO2现状监测值的平均值为0.2mg/m3,最大值为0.25mg/m3,最小值为0.18mg/m3,则该项目建成后,环境空气敏感区和最大地面浓度点的SO2质量浓度分别是()。A、0.30mh/m3,0.40mg/m3B、0.35mg/m3,0.45mg/m3C、0.35mg/m3,0.40mg/m3D、0.28mg/m3,0.38mg/m3

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的叠加影响。A、最小值B、加权平均值C、最大值D、平均值

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常规预测情景组合中,预测内容的小时浓度、日平均浓度是指()。A、平均值B、最小值C、最大值D、据污染源的类别来确定

单选题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 2-2008)中的常规预测情景组合中,预测内容的小时浓度、日平均浓度是指( )。A平均值B最小值C最大值D据污染源的类别来确定掌握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分析与应用

单选题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常规预测情景组合中,预测内容的小时浓度、日平均浓度是指()。A平均值B最小值C最大值D据污染源的类别来确定

单选题对采用补充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的取各污染物( )作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A不同评价时段监测浓度最小值B不同评价时段监测浓度最大值C不同评价时段监测浓度平均值D相同评价时刻监测浓度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