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指标中用于衡量暴露因素与医院感染之间统计学联系强度大小的是A:相对危险度B:医院感染患病率C:罹患率D:医院感染发病率E:比值比

以下指标中用于衡量暴露因素与医院感染之间统计学联系强度大小的是

A:相对危险度
B:医院感染患病率
C:罹患率
D:医院感染发病率
E:比值比

参考解析

解析: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医院感染概率之比,是衡量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发生医院感染之间统计学联系强度大小的指标。

相关考题:

队列研究联系强度分析中,如果RR>1.0,则:()。 A、表示该暴露因素是危险因素,RR越小,联系强度越高B、表示该暴露因素是危险因素,RR越大,联系强度越高C、表示该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RR越小,联系强度越高D、表示该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RR越大,联系强度越高

关于混杂因素的叙述,以下不正确的是A.是一个外部变量B.是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C.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之间有统计学的联系D.是对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E.不是要研究的暴露因素

以下指标中用于衡量暴露因素与医院感染之间统计学联系强度大小的是A.相对危险度B.医院感染患病率C.罹患率D.医院感染发病率E.比值比

相对危险度(RR)是队列研究中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RR95%可信区间(CI)的上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B、RR95%CI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D、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关联E、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统计学关联

关于相对危险度的描述错误的是A、衡量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发生医院感染之间统计学联系的强度大小B、相对危险度的值等于1时,表明所研究的因素与感染发生之间无联系C、相对危险度的值大于1时,说明该因素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作D、是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医院感染,概率之比E、表示暴露组的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的倍数

衡量某病和某暴露因素间联系强度的最佳指标是A.暴露者的发病率B.暴露者的死亡率SXB 衡量某病和某暴露因素间联系强度的最佳指标是A.暴露者的发病率B.暴露者的死亡率C.暴露者的致残率D.相对危险度E.特异危险度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暴露存在因素的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则可认为()A.暴露与该病无联系B.暴露与该病有因果联系C.暴露是该研究疾病的病因D.该病是由该暴露因素引起E.该病与暴露存在统计学相关

衡量暴露与疾病间联系强度的指标是A.相对危险度B.联系的特异性C.暴露者中疾病的发生率D.人群中的暴露比E.非暴露者中疾病的发生率

衡量暴露与疾病间联系强度的指标是()A、非暴露者中疾病的发生率B、暴露者中疾病的发生率C、人群中的暴露比D、相对危险度E、联系的特异性

衡量某病和某暴露因素间联系强度的最佳指标是()。A、暴露者的发病率B、暴露者的死亡率C、暴露者的致残率D、相对危险度E、特异危险度

关于混杂因素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是一个外部变量B、是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C、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之间有统计学的联系D、是对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E、不是要研究的暴露因素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某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则认为()。A、暴露与该病有因果关系B、暴露是该病的病因C、该病是由这种暴露引起的D、该病与暴露存在统计学联系E、该病与暴露无统计学联系

相对危险度(RR)是队列研究中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RR95%可信区间(CI)的上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B、RR95%CI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且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C、RR95%CI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D、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联系E、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统计学联系

单选题衡量某病和某暴露因素间联系强度的最佳指标是A暴露者的发病率B暴露者的死亡率C暴露者的致残率D相对危险度E特异危险度

单选题相对危险度(RR)是队列研究中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RR95%可信区间(CI)的上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BRR95%CI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CRR95%CI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D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联系E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统计学联系

单选题衡量暴露与疾病间联系强度的指标是(  )。A非暴露者中疾病的发生率B暴露者中疾病的发生率C联系的特异性D相对危险度E人群中的暴露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