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公司有甲、乙两类存货,其中甲类存货有A产品和B产品两种。2017年12月初甲类存货的成本共40000元,其中A产品成本为15000元、B产品成本为25000元,均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乙类存货的成本为50000元,“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为8000元。2017年12月31日甲类和乙类存货均无对外销售。甲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37000元,其中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16800元,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20200元;乙类存货的可变净值为44560元。若该公司采用分类比较法确定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则2017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元。A.2240B.10240C.440D.8440

南方公司有甲、乙两类存货,其中甲类存货有A产品和B产品两种。2017年12月初甲类存货的成本共40000元,其中A产品成本为15000元、B产品成本为25000元,均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乙类存货的成本为50000元,“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为8000元。2017年12月31日甲类和乙类存货均无对外销售。甲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37000元,其中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16800元,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20200元;乙类存货的可变净值为44560元。若该公司采用分类比较法确定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则2017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元。

A.2240
B.10240
C.440
D.8440

参考解析

解析: 甲类存货的成本为4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37000元,期初无存货跌价准备,因此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0000-37000=3000(元);乙类存货的成本为5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44560元,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应有余额=50000-44560=5440(元),期初该类存货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00元,因此应转回存货跌价准备=8000-5440=2560(元)。因此最终该公司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00-2560=440(元)。

相关考题:

某企业2013年年末,A商品的账面成本为30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250000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有贷方余额20000元,该企业当年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 A.20000B.30000C.50000D.70000

ABC公司的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某年12月31日,A商品的账面成本为11000元,可变现净值为10000元。要求:编制下列不同假定情况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1)假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无余额(2)假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已有贷方余额400元(3)假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已有贷方余额1200元

如果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则“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反映的是( )。A.当期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B.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C.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D.累计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假定M公司2003年度仅生产销售乙、丙两种产品,年初、年末存货除产成品库存外,无其他存货,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M公司存货跌价准备年初、年末账户余额均为1300万元,2003年度未作存货跌价准备的转销和转回。乙、丙两种产品的详细资料如下:(1)乙产品年初库存1000件,单位成本为2万元,单位产品可变现净值为1.5万元;本年生产乙产品2000件,单位成本为1.8万元,本年销售1500件,乙产品年末单位可变现净值为1.7万元。(2)丙产品年初库存800件,单位成本为5万元,单位产品可变现净值为4万元;本年生产丙产品2000件,单位成本为4.5万元,本年销售300件,丙产品年末单位可变现净值为5.5万元。在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测试后,A注册会计师应提出的审计调整建议是( )。A.存货跌价准备转销800万元,转回500万元B.存货跌价准备转销500万元,转回800万元C.存货跌价准备转销800万元,转回500万元,提取150万元D.存货跌价准备转销500万元,转回800万元,提取150万元

W公司有甲、乙两种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法对期末存货计价。该公司2005年12月初甲、乙存货的账面余额分别为40000元和50000元;“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为8000元,其中甲、乙存货分别为3000元和5000元。2005年12月31日,甲、乙存货的账面余额分别为30000元和60000元;可变现净值分别为35000元和54000元。该公司12月份发出的期初甲甲存货均为生产所用;期初乙存货中有40000元对外销售。则该公司2005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元。A. 0 B. -2000 C. 2000 D. 5000

W公司有甲、乙两种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期末存货计价。该公司2005年12月初甲、乙存货的账面余额分别为40000元和50000元;“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为8000元,其中甲、乙存货分别为3000元和5000元。2005年12月31日甲、乙存货的账面余额分别为30000元和60000元;可变现净值分别为35000元和54000元。该公司12月份发出的期初甲存货均为生产所用;期初乙存货中有40000元对外销售。则该公司2005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元。A.0B.-2000C.2000D.5000

某公司有甲、乙、丙三种存货,并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期末存货计价。假设该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账户2001年12月月初的贷方余额为6000元,其中甲存货为2000元、乙存货为3000元、丙存货为1000元;2001年12年31日甲、乙、丙3种存货的账面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20000元,可变现净值17000元;乙存货成本30000元,可变现净值29000元;丙存货成本55000元,可变现净值50000元;2001年12月发出存货均为生产所用,且无存货处置事项。则该公司2001年12月31 El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 )元。A.3000B.6000C.8000D.9000

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12年12月31日,甲、乙、丙i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00万元,可变现净值60万元;乙存货成本240万元,可变现净值300万元;丙存货成本160万元,可变现净值150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12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 )万元。A.0B.40C.50D.10

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不可将不同品种的存货合并计算成本与可变现净值)。2×19年12月31日,甲、乙两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20万元,可变现净值80万元;乙存货成本200万元,可变现净值260万元。甲、乙存货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两种存货,2×19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万元。A.0B.40C.50D.10

如果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则“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反映的是()。A:当期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B: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C: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D:累计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某企业有A、B两大类存货,A类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8000元和26400元,其中A1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6000元和13400元,A2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2000元和13000元,B类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38000元和39000元,其中B1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8000元和29600元,B2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0000元和9400元。若该企业采用分类比较法确定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假定期初两类存货均无计提减值,则年末该企业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为( )元。 A.600B.1600C.2600D.3200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中包括600件A产品和200件B产品,单位产品成本均为24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中,600件A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为30万元(不含增值税,下同),市场价格预期为23.6万元;200件B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预期为23.6万元。销售每件A产品、B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均为0.4万元。2×15年年末甲公司应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 )万元。A.160 B.40 C.120 D.0

下面关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描述错误的是()。A、跌价准备期初全部审核后才可计提跌价准备B、只要输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系统可以自动计提跌价准备C、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增加,已计提的跌价准备不改变D、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减少,继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下列关于存货的期末计量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B、存货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的,按其成本计量,但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C、存货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按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D、存货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原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在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的范围内转回

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存货总额进行比较。2017年12月31目,甲、乙两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20万元,可变现净值80万元;乙存货成本200万元,可变现净值260万元。甲、乙存货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两种存货,2017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万元。A、0B、40C、50D、10

单选题期末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A.B.C三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A存货成本20万元,可变现净值25万元;B存货成本15万元,可变现净值12万元;C存货成本10万元,可变现净值8万元。假设甲公司只有这三种存货,且之前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1万元、2万元、l万元,则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A1B2C0D3

多选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下列不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有()。A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计价,必须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B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C出售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时,还应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D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果以前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当期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大于账面价值,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E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存货的售价

单选题某公司有甲、乙、丙三种存货,并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期末存货计价。假设该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账户12月月初的贷方余额为6000元,其中甲存货为2000元、乙存货为3000元、丙存货为l000元;l2月31日甲、乙、丙3种存货的账面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20000元,可变现净值17000元;乙存货成本30000元,可变现净值29000元;丙存货成本55000元,可变现净值50000元。若12月发出存货均为生产所用,且无存货处置事项,则该公司l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元。A3000B6000C8000D9000

单选题下面关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描述错误的是()。A跌价准备期初全部审核后才可计提跌价准备B只要输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系统可以自动计提跌价准备C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增加,已计提的跌价准备不改变D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减少,继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单选题下列关于存货的期末计量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B存货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的,按其成本计量,但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C存货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按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D存货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原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在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的范围内转回

单选题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12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200万;可变现净值160万元,乙存货成本240万元,可变现净值300万元;丙存货成本360万元,可变现净资产300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该企业只有这种存货,2012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万元。A0B40C100D60

单选题长江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并且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0。2015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存货中包括:150件甲产品和50件乙产品,单位产品成本均为120万元。其中,150件甲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不含增值税,下同)为150万元,市场价格预期为118万元;50件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预期为118万元。销售每件甲产品、乙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均为2万元。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应按甲产品和乙产品成本总额大于可变现净值总额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B甲产品和乙产品应分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C计算单位甲产品可变现净值的估计售价为118万元D计算单位乙产品可变现净值的估计售价为150万元

单选题长江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并且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0。2016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存货中包括:150件甲产品和50件乙产品,单位产品成本均为120万元。其中,150件甲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不含增值税,下同)为150万元,市场价格预期为118万元;50件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预期为118万元。销售每件甲产品、乙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均为2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2016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  )万元。A800B200C0D600

单选题大海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并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0年12月31日,库存A产品的成本为140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为1300万元;库存B产品的成本为125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为1300万元(假设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0)。2010年12月31日,大海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 )万元。A100B150C50D0

单选题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按月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7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0万元,可变现净值8万元;乙存货成本12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丙存货成本18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2017年12月初,甲、乙、丙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分别为2万元、2.5万元、3万元,12月份甲、丙存货存在对外销售业务,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1万元和2.5万元。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17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价值为(  )。A38万元B35万元C40万元D43万元

单选题长江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并且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0。2×16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存货中包括:150件甲产品和50件乙产品,单位产品成本均为120万元。其中,150件甲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不含增值税,下同)为150万元,市场价格预期为118万元;50件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预期为118万元。销售每件甲产品、乙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均为2万元。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应按甲产品和乙产品成本总额大于可变现净值总额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B甲产品和乙产品应分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C计算每件甲产品可变现净值所用的估计售价为118万元D计算每件乙产品可变现净值所用的估计售价为150万元

单选题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2006年12月31日C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150万元,2007年销售C产品结转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1)库存A产品280台,账面成本2800万元。A产品市场销价为每台11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2万元。  (2)库存C产品1000台,账面成本1700万元。C产品市场售价为每台2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15万元。  (3)库存E配件200件,成本1000万元。现有E配件可用于生产200台B产品,预计加工成A产品还需每台投入成本6万元。B产品目前市场售价为12万元,每台B产品销售费用为1.2万元。对于E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变现净值为1000万元,不需要计提跌价准备B可变现净值为960万元,应计提跌价准备40万元C可变现净值为1200万元,不需要计提跌价准备D可变现净值为900万元,需要计提100万元跌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