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是A.10~12岁B.10~15岁C.12~15岁D.12~18岁E.15~18岁

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是

A.10~12岁
B.10~15岁
C.12~15岁
D.12~18岁
E.15~18岁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龋病的易感因素包括A、患龋经历B、社会行为C、致龋唾液D、致龋微生物E、以上均包括

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为A、9~12岁B、10~13岁C、11~14岁D、12~15岁E、13~16岁

恒牙龋易感时期是A、10-12岁B、12-15岁C、15-18岁D、18岁以后E、25岁

龋病流行病学中有关年龄因素的提法不对的是A、5~7岁乳牙患龋达高峰B、9岁以后乳牙患龋率下降C、恒牙萌出即可患龋D、30岁左右恒牙龋达高峰E、老年人根面龋发病率上升

年轻恒牙龋坏的治疗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A、尽早发现,尽早治疗B、年轻恒牙硬组织弹性好,易形成同位型C、髓腔大、髓角高、易穿髓D、以恢复解剖形态为目的,不强调恢复接触点E、急性龋多见,去腐易穿髓

关于年轻恒牙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恒牙的萌出,恒牙的患龋率开始升高B.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最高C.年轻恒牙的龋病多为急性龋D.第一恒磨牙由于萌出最早,其患龋容易得到重视E.窝沟龋可用预防性树脂充填

关于乳牙龋病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乳牙龋形成的龋洞造成口腔卫生恶化,易影响新萌出的恒牙发生龋坏B.乳牙龋齿发展为根尖周炎后,可影响继承恒牙牙胚,造成其釉质发育障碍C.儿童因患龋造成乳牙早失,对儿童的正确发音没有任何影响D.乳牙因龋早失,造成继承恒牙所占间隙小,萌出间隙不足而发生位置异常E.乳牙龋坏破损的牙冠易损伤局部口腔黏膜组织

龋病药物治疗的适应证不包括( )A.恒牙早期釉质龋,尚未形成龋洞者B.乳前牙邻面浅龋,一年内将被恒牙替换者C.乳磨牙咬合面广泛性浅龋,一年内将被恒牙替换者D.咬合面点隙龋损E.恒牙窝沟浅龋

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A、3岁左右B、5~8岁C、12~15岁D、15~26岁E、25岁以后

龋病发生的四要素不包括()。 A、致龋细菌B、致龋食物C、易感牙齿D、致龋寄生虫

恒牙龋易感时期是A.5~8岁B.12岁C.12~15岁D.16~18岁E.50岁以后

恒牙龋病的第一个易感期是在A.12~15岁B.22~25岁C.32~35岁D.36~41岁E.42~45岁

在龋病流行病学的集体备课时,李老师指出某学生甲对年龄因素的说法中有一处是不对的A.5~8岁乳牙患龋达高峰B.12~15岁是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C.恒牙萌出即可患龋D.30岁左右恒牙龋达高峰E.老年人根面龋发病率上升

龋病流行病学中有关年龄因素的提法不对的是A.5~7岁乳牙患龋达高峰B.9岁以后乳牙患龋率下降C.恒牙萌出即可患龋D.30岁左右恒牙龋达高峰E.老年人根面龋发病率上升

龋病易感人群的定义是A.容易发生龋病感染的人群B.容易发生龋病感染的人群,该人群也称"危险人群"C.容易发生龋病感染的人群,该人群存在共同的易感因素D.容易发生龋病感染的人群,该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该人群存在共同的易感因素,易感人群也称"危险人群"E.容易发生龋病感染的人群,该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在龋病流行病学的集体备课时,李老师指出某学生甲对年龄因素的说法中有一处是不对的()A、5~8岁乳牙患龋达高峰B、12~15岁是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C、恒牙萌出即可患龋D、30岁左右恒牙龋达高峰E、老年人根面龋发病率上升

龋病的发生有四个必要因素:即致龋细菌、所有食物、易感牙和一定的时间。

龋病易感人群的定义是()A、容易发生龋病感染的人群B、容易发生龋病感染的人群,该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C、容易发生龋病感染的人群,该人群存在共同的易感因素D、容易发生龋病感染的人群,该人群也称"危险人群"E、容易发生龋病感染的人群,该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该人群存在共同的易感因素,易感人群也称"危险人群"

恒牙龋易感时期是()A、5~8岁B、12岁C、12~15岁D、15岁E、25岁

单选题恒牙龋易感时期是()A5~8岁B12岁C12~15岁D15岁E25岁

单选题恒牙龋病的易感期是(  )。A8~10岁B12~15岁C9~1l岁D15~18岁E6~8岁

单选题恒牙龋易感时期是(  )。A10~12岁B12~15岁C15~18岁D18岁以后E25岁

单选题恒牙龋易感时期是(  )。ABCDE

单选题流行病学实验中研究窝沟封闭的伤龋效果应选择(  )。A老年人群B青年人群C窝沟龋易感儿童D光滑面龋易感儿童E根面龋易感人群

单选题流行病学实验中研究窝沟封闭的防龋效果应选择(  )。A老年人群B青年人群C窝沟龋易感儿童D光滑面龋易感儿童E根面龋易感人群

单选题流行病学实验中研究氟水漱口的防龋效果应选择(  )。A窝沟龋易感儿童B光滑面龋易感儿童C根面龋易感人群D农村妇女E钢铁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