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结构(E为常数),杆端弯矩(顺时针为正)正确的一组为(  )。

图示结构(E为常数),杆端弯矩(顺时针为正)正确的一组为(  )。


参考解析

解析:三杆线刚度相同,远端均为固定端,力矩分配系数只和杆件的刚度和杆端的固定形式有关。由力矩分配法知近端转动刚度和力矩分配系数相同,所以

相关考题:

图示结构EI=常数,截面A右侧的弯矩为()A.M/2B.MC.0D.M/(2EI)

图示梁AB,EI为常数,固支端A发生顺时针的支座转动θ,由此引起的B端转角为:A.θ,顺时针B.θ,逆时针C.θ/2,顺时针D.θ/2,逆时针

图示结构EI=常数,不考虑轴向变形,MBA为(以下侧受拉为正)(  )。

图示结构EI=常数,当支座A发生转角θ支座B处截面的转角为(以顺时针为正)(  )。A.θ/3B.2θ/5C.-θ/3D.-2θ/5

图示结构(不计轴向变形)AB杆轴力为(EI=常数):

如图所示的结构,EI=常数,杆端弯矩(顺时针为正)正确的是(  )。

图示梁AB,EI为常数,固支端A发生顺时针的支座转动,由此引起的B处的转角为(  )。

图示结构(杆件截面为矩形)在温度变化时,已知t1>t2。若规定内侧受拉的弯矩为正,则各杆端弯矩为:A. MBC=MBA=MAB>0B. MBC=MBA=MABC. MBC=MBAAB>0D. MBC=MBA>0,MAB

图示结构EI=常数,A点右侧截面的弯矩为:

图所示结构(E为常数),杆端弯矩(顺时针为正)正确的一组为(  )。

图示结构,弯矩正确的一组为(  )。

图示梁线刚度为i,长度为ι,当A端发微小转角α,B端发生微小位△ια时,梁两端弯矩(对杆端顺时针为正)为(  )。

图示结构,各杆EI=常数,截面C、D两处的弯矩值MC、MD(对杆端顺时针转为正)分别为(单位:kN*m):A. 1. 0,2. 0B. 2. 0,1.0C.-1.0,-2.0D.-2.0,-1.0

如图所示的结构,B点杆端弯矩(设内侧受拉为正)为(  )。

图示梁和常数,固定端A发生顺时针方向角位移θ,则铰支端B的转角(以顺时针方向为正)为:(  )A.θ/2B.θC.-θ/2D.-θ

图示结构弯矩MBC(以下侧受拉为正)等于:

图示结构各杆EI=常数,杆端弯矩MDE:

图示结构各杆EI=常数,其C端的水平位移(→)为:

假定杆件外侧受拉为正,图示悬臂刚架A端的弯矩值是( )kN·m。A.-8B.-16C.8D.16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绘出弯矩图。各杆EI相同且为常数。

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弯矩图。各杆EI相同且为常数。

在力矩分配法中,规定杆端力矩绕杆端顺时针为正,外力偶绕节点顺时针为正。

在位移法计算中规定正的杆端弯矩是()。A、绕杆端顺时针转动B、绕结点顺时针转动C、绕杆端逆时针转动D、使梁的下侧受拉

判断题在力矩分配法中,规定杆端力矩绕杆端顺时针为正,外力偶绕节点顺时针为正。A对B错

单选题图示结构El=常数,当支座B发生沉降△时,支座B处梁截面的转角为(以顺时针为正)( )。A △/lB 1.2△/lC 1.5△/lD △/2l

单选题在位移法计算中规定正的杆端弯矩是()。A绕杆端顺时针转动B绕结点顺时针转动C绕杆端逆时针转动D使梁的下侧受拉

填空题通常规定:杆端弯矩以()为正;固端弯矩MAB以()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