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50米为等高距,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要求图中包括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要素及其注记,并简要概括讲解绘制和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过程要点。(12分)
以50米为等高距,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要求图中包括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要素及其注记,并简要概括讲解绘制和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过程要点。(12分)
参考解析
解析:
(1)明确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大小的选取、方向、图例的标识。~
(2)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特点,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疏密特点和数值变化等,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1)明确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大小的选取、方向、图例的标识。~
(2)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特点,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疏密特点和数值变化等,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相关考题:
阅读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的?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作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例如,图1.34中,甲地的海拔为1 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米。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图1.35)。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通过等高线的特征,还可以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摘自某版本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5分)
阅读以下关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过程片段,回答问题。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 生: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 师:展示课件——山体不同部位示意图和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 学生活动:制作山体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制作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制作步骤: 1.学生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山体模型。 要求模型必须具备高低不同的两个山顶,陡缓不同的两种山坡;还要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 2.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参与学生的制作过程,把做得较成功的展示给大家欣赏、借鉴;帮助学生在已做的雏形上使山谷、山脊的凹凸更加突出。 3.学生找出自制山体中的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指出两个山顶的相对高度是哪部分。 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并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读地形。 师:出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学生总结: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此次教学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12分) (2)如何调整上述教学过程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8分)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师】课件展示: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些?请大家阅读书本,帮我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师生总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第二关:绘制等高线【学生】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教师】动画展示P24图1.35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并用切土豆演示。【师生总结】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注意: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相同。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高度相同。高度不同的两条等高线不会交叉。如果绘的是等深线,图中由内向外高度。第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坡度陡缓设疑: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图片),请你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说说原因。【教师】出示等高线图,请结合这座山的等高线图解释原因?第四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山体不同部位地形形态【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P25图1.36“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用电脑出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相关图进行分析对比。(1)认识山体素描图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态。(2)辨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三)巩固提高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一组完成课堂练习:(四)小结作业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作业:大家可以搜集几幅地形图来读读试试,还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方法做一个等高线模型或者沙盘。【答辩题目解析】1.简述如何对等高线地形图上的河流进行判读。2.简述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下列关于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中等高线测绘技术要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幅图只应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B:山顶、鞍部、凹地处应加绘示坡线C:等高线与图上注记点之间应协调D:首曲线上高程注记的字头应朝向高处
绘制1:2.5万、1:5万、1:10万地形图时,下列说法中,符合等高线图形综合技术要求的有()A:正确表示山脊、山头、谷地、斜坡以及鞍部的形态特征B:合理删除次要的负向地貌细部C:为强调地貌特征,个别等高线局部应适当移位D:相邻两条等高线间距不应小于0.2mm,不足时可以合并表示E:等高线遇到双线表示的沟渠、冲沟、陡崖、路堤等符号时,应连续绘出
(2014 年) 下列关于 1:500 -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中等高线测绘技术要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同一幅图只应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B. 山顶、 鞍部、 凹地处应加绘示坡线C. 等高线与图上高程注记点之间应协调D. 首曲线上高程注记的字头应朝向高处
下列关于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中等高线测绘技术要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一幅图只应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B、山顶、鞍部、凹地处应加绘示坡线C、等高线与图上高程注记点之间应协调D、首曲线上高程注记的字头应朝向高处
地形图上位于鞍部的某点,其高程为组成鞍部的()A、一对山谷等高线的高程加上半个等高距B、一对山谷等高线的高程减去一个等高距C、一对山脊等高线的高程加上半个等高距D、一对山脊等高线的高程减去一个等高距
单选题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A等高距可以不相等B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坡度越缓C山脊处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D等高线可以相交,也可以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