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张老师关于“中国的交通运输”一课设计的一道情境材料题:背景资料:宁启铁路西起南京市,途经扬州、泰州至海安,与新长铁路相通,再经南通、海门至启东。全长约351千米。2004年4月18日,古城扬州实现了百年梦想——宁启铁路扬州段正式通车。2005年4月30日,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连接镇江、扬州两座古城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实现了两座古城的“手拉手”。请回答以下问题:(1)建设宁启铁路,润扬大桥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2)从扬州到广州要经过哪些铁路线?(3)从扬州到北京要经过江苏省、__________省、__________省、__________省、__________市和北京市。在__________与陇海线(铁路)相交。(4)扬州铁路和润扬大桥的开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问题:(1)该试题的编制有什么优点?(6分)(2)编制情境材料题时一般要注意哪些问题?(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关于“中国的交通运输”一课设计的一道情境材料题:
背景资料:宁启铁路西起南京市,途经扬州、泰州至海安,与新长铁路相通,再经南通、海门至启东。全长约351千米。2004年4月18日,古城扬州实现了百年梦想——宁启铁路扬州段正式通车。
2005年4月30日,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连接镇江、扬州两座古城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实现了两座古城的“手拉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建设宁启铁路,润扬大桥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2)从扬州到广州要经过哪些铁路线?
(3)从扬州到北京要经过江苏省、__________省、__________省、__________省、__________市和北京市。在__________与陇海线(铁路)相交。
(4)扬州铁路和润扬大桥的开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问题:
(1)该试题的编制有什么优点?(6分)
(2)编制情境材料题时一般要注意哪些问题?(10分)
下面是张老师关于“中国的交通运输”一课设计的一道情境材料题:
背景资料:宁启铁路西起南京市,途经扬州、泰州至海安,与新长铁路相通,再经南通、海门至启东。全长约351千米。2004年4月18日,古城扬州实现了百年梦想——宁启铁路扬州段正式通车。
2005年4月30日,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连接镇江、扬州两座古城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实现了两座古城的“手拉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建设宁启铁路,润扬大桥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2)从扬州到广州要经过哪些铁路线?
(3)从扬州到北京要经过江苏省、__________省、__________省、__________省、__________市和北京市。在__________与陇海线(铁路)相交。
(4)扬州铁路和润扬大桥的开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问题:
(1)该试题的编制有什么优点?(6分)
(2)编制情境材料题时一般要注意哪些问题?(10分)
参考解析
解析:(1)优点:本题围绕生活热点实际,将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我国铁路线网和交通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有关知识点糅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关心时事,又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综合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提高了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2)编制情境材料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整个试题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心。
②选择的情境材料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与课程目标相符。
③尽可能采用不同形式的情境材料编制试题,如地图、表格、景观图等。
④试题数应与背景材料的长度相匹配。材料少、试题少,会造成时间的浪费。材料过短,则不易分析问题。
⑤设问形式多样化。设问层次应有渐进性。
①整个试题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心。
②选择的情境材料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与课程目标相符。
③尽可能采用不同形式的情境材料编制试题,如地图、表格、景观图等。
④试题数应与背景材料的长度相匹配。材料少、试题少,会造成时间的浪费。材料过短,则不易分析问题。
⑤设问形式多样化。设问层次应有渐进性。
相关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问题: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某师范生在模拟教学中讲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内容时制作的一幅课件:问题:(1)该课件的内容存在哪些问题(6分)(2)课件制作中设计示意图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教材,并按要求回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运算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10分)(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数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李业惠《飞机发展历程》整理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飞机的发展历程。(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飞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6分)
问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问题:联系实际谈谈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