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3岁。因2年来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瘀点而来门诊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白细胞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全片找到85个,其中颗粒型巨核细胞占90%。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A.血小板生成减少B.血小板成熟障碍C.血小板释放减少D.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E.脾脏破坏血小板

患者,女性,23岁。因2年来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瘀点而来门诊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白细胞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全片找到85个,其中颗粒型巨核细胞占90%。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A.血小板生成减少
B.血小板成熟障碍
C.血小板释放减少
D.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
E.脾脏破坏血小板

参考解析

解析:从病史资料反映该患者诊断考虑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导致脾脏破坏血小板增加所致。

相关考题:

患者,女性,23岁。因2年来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瘀点而来门诊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白细胞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全片找到85个,其中颗粒型巨核细胞占90%。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A.血小板生成减少B.血小板成熟障碍C.血小板释放减少D.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E.脾脏破坏血小板

患者,女性,20岁。反复出现皮肤瘀点,月经量多1年,查体:四肢散在出血点,心肺(-),肝脾不大。Hb90g/L,WBC5.0×109/L,血小板40×109/L.骨髓检查:全片巨核细胞50个,颗粒型巨核细胞占85%,血小板形成巨核少见。诊断应首先考虑的是A、慢性白血病B、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D、过敏性紫癜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女性,29岁。因皮肤瘀斑.牙龈出血81月入院。体查发现全身皮肤有散在瘀点、瘀斑,肝脾未见肿大。血常规:WBC 5.5×10^9/L,HB102g/ L,RBC 4.1×10^12/L, PLT 37×10^9/L,网织红细胞2%;PAIgG增高,APTT、PT常,束臂试验阳性。该患者的骨髓检查不会出现下列哪项? A. 骨髓中巨核细胞缺乏B. 骨髓增生活跃C. 粒/红=2/1D. 红系细胞23%E. 全片巨核细胞500个

患者,女性,23岁。因2年来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瘀点而来门诊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白细胞5×10/L,血小板20×10/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全片找到85个,其中颗粒型巨核细胞占90%。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A.血小板生成减少B.血小板成熟障碍C.血小板释放减少D.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E.脾脏破坏血小板

女性,40岁,反复皮肤瘀点、瘀斑7年,患系统性红斑狼疮9年。查血小板40×10/L,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生存时间测定缩短;骨髓象示增生活跃。该患者不可能出现的检查结果是A.颗粒型巨核细胞多B.幼稚巨核细胞增多C.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减少D.PAC3阳性E.PAIg阳性

患者,女性,23岁。因2年来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瘀点而来门诊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白细胞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全片找到85个,其中颗粒型巨核细胞占90%。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A、血小板生成减少B、血小板成熟障碍C、血小板释放减少D、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E、脾脏破坏血小板

女性,40岁,反复皮肤瘀点、瘀斑7年,患系统性红斑狼疮9年。查血小板40×109/L,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生存时间测定缩短;骨髓象示增生活跃。该患者不可能出现的检查结果是()A、PAIg阳性B、PAC3阳性C、颗粒型巨核细胞多D、幼稚巨核细胞增多E、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减少

女性,40岁,反复皮肤瘀点、瘀斑7年,患系统性红斑狼疮9年。查血小板40×10/L,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生存时间测定缩短;骨髓象示增生活跃。该患者不可能出现的检查结果是()A、PAIg阳性B、PAC3阳性C、颗粒型巨核细胞多D、幼稚巨核细胞增多E、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减少

女性,23岁。因2年来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瘀点而来门诊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白细胞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全片找到85个,其中颗粒型巨核细胞占90%。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A、血小板生成减少B、血小板成熟障碍C、血小板释放减少D、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E、脾脏破坏血小板

女性,32岁。2年来下肢反复出现瘀点,间有鼻出血与牙龈出血来门诊检查。体检:下肢散在紫癜和瘀斑,肝脾不肿大。化验:Hb110g/L,WBC5.1×109/L,血小板35×109/L,骨髓涂片巨核细胞296个/全片,其中颗粒型占90%。血小板减少发生机制是()A、血小板生成减少B、血小板消耗过多C、血小板释放减少D、血小板破坏过多E、血小板分布异常

单选题女性,32岁。2年来下肢反复出现瘀点,间有鼻出血与牙龈出血来门诊检查。体检:下肢散在紫癜和瘀斑,肝脾不肿大。化验:Hb110g/L,WBC5.1×109/L,PLT35×109/L,骨髓涂片巨核细胞296个/全片,其中颗粒型占90%。血小板减少发生机制是()A血小板生成减少B血小板消耗过多C血小板释放减少D血小板破坏过多E血小板分布异常

单选题患者女,40岁,反复皮肤瘀点、瘀斑7年,患系统性红斑狼疮9年。查血小板40×109/L,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生存时间测定缩短;骨髓象示增生活跃。该患者不可能出现的检查结果是()APAIg阳性BPAC阳性C颗粒型巨核细胞多D幼稚巨核细胞增多E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减少

单选题女性,40岁,反复皮肤瘀点、瘀斑7年,患系统性红斑狼疮9年。查血小板40×109/L,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生存时间测定缩短;骨髓象示增生活跃。该患者不可能出现的检查结果是()APAIg阳性BPAC3阳性C颗粒型巨核细胞多D幼稚巨核细胞增多E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