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评述。

试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评述。


参考解析

解析:(1)形成和发展。"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 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 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因此必然地 引出这样一荃问题:要不要移植“西学"?移植“西 学”徒否解决中国面临的困难?如果必要,是全盘移植还是部分移植?如何解决“西学”与中国固有 文明之间的关系?在回答以上问题时,守旧派对 “西学"采取了顽固拒绝的态度,认为提倡学习“西 学”就是舍本逐末;洋务派应付守旧派攻讦和处理 中、西学关系的典型方案就是“中体西用”,认为在 突出“中学”的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应该肯定“西 学”的辅助作用和器用价值。 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就有人用“主辅” "本末”“体用”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概念范 畴来表达“中学”与“西学”两者应该何为主导、何 为从属的观点。如1861年,冯桂芬在《采西学议》 中提出:如果以中国的伦常名教为原本,再辅之以 各国富强之术,不是更好吗?到19世纪90年代, 发表类似观点的人越来越多,而表达方式越来越明 确,并逐渐定型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流行 语。如1892年郑观应就在《西学》篇中说:“中学其 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此外,沈 寿康、孙家鼐等人也对此有过相关论述。但直到 1898年春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 新学为用”的主旨,进行集中阐述,才形成了一个比 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2)张之洞《劝学篇》的主要观点。张之洞的 〈劝学篇》是对洋务运动的理论总结,并试图为之后 的中国改革提供理论模式。《劝学篇》从学术、教育 人手提出和论证其纲领,符合张之洞一贯重视教 育、注重人才培养的思想方式。 《劝学篇》共24篇4万余字,分内篇和外篇。 内篇专从“中学”发题,外篇则专就“西学"而论。 他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其中,他尤 其强调“明纲”,认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是中国所以成为中国的根本所在;指出教育首先要 传授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 学”的不足。在他看来,“西学”包括西史、西艺和 西政:西史即西方各国的历史;西政是指西方有关 文教制度、工商财政、军事建制和法律行政等管理 层面的文化;而西艺则指近代西方科技。并提出, 在办理教育和个人学习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分出 西政与西艺的轻重缓急:西艺难学,适合于年少者, 着眼于长远;西政相对易学,适合于年长者,着眼于 当前急需。 (3)历史作用和局限。第一,洋务运动时期,封 建传统教育处在中国教育的主体地位,封建旧文化 充斥整个社会,“西学”动辄受到守旧派的指斥。洋 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在不危及“中体”的前提下 侧重强调采纳“西学",这既是洋务派的文化教育 观,也是洋务派应对守旧派的策略。第二,在“中体 西用”形式下,"西学”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在19 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教育 的合理性进行了有效的论证,促进了资本主义文化 在中国的传播;在此原则下实施的留学教育和举办 的新式学堂也给僵化的封建教育体制打开了缺口, 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教育结构。第三,在维新思想兴 起之际,张之洞出台《劝学篇》,起到了维护封建专 制等级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作用,阻抑了维新思想更 广泛的传播,实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 动。第四,从学理上看,“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 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它是粗糙的,是在没有克服 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 接,必然会引起二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

相关考题:

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张“中体西用”。 ( )

简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法律思想。

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描述正确的是()。 A、“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中体西用”是指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为根本,以学习西学为中国所用B、“中体西用”作为晚清教育的指导方针,一方面,推动了近代教育的改革和催发了新式教育的产生,清末新学制就是中体西用的产物;另一方面,迎合了当时国民普遍守旧、难以承受剧变的心理坚持以固有传统文化为本、未能从根本上触及传统教育制度,从而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C、壬寅一癸卯学制贯穿着“中体西用”的根本精神D、1898年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全面系统地概括了中体西用思想

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张“中体西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发展分析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局限。

“中体西用”思想的集中体现在(  )A.《大同书》B.《海国图志》C.《原强》》D.《劝学篇》

试评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试评述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试评述张之洞《劝学篇》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学思想。

以《劝学篇》为例,评述“中体西用”这一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是在()中进行系统阐发的。A、海国图志B、劝学篇C、华事夷言D、各国律例

试述严复对“中体西用”论的批评。

评述“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A、洋为中用B、中体西用C、古为今用D、全盘西化

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容。

简述“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A、“全盘西化”B、“西体中用”C、“中体西用”D、“师夷长技以制夷”

论述洋务运动及“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指导思想。

问答题评述“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指导思想。

单选题张之洞“中体西用”的“中学”指的是(  )。A法家思想B心学思想C中国传统政治制度D儒家学说

问答题论述洋务运动及“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指导思想。

问答题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容。

问答题简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法律思想。

判断题洋务运动秉承“中体西用”思想,是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A对B错

问答题试评述儒家思想对我国教育思想传统的影响。

判断题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张“中体西用”。( )A对B错

单选题“中体西用”思想是在()中进行系统阐发的。A海国图志B劝学篇C华事夷言D各国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