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A.甲持有大量毒害性物质,乙持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甲用部分毒害性物质与乙交换了部分放射性物质。甲、乙的行为属于非法买卖危险物质B.吸毒者甲用毒害性物质与贩毒者乙交换毒品。甲、乙的行为属于非法买卖危险物质,乙的行为另触犯贩卖毒品罪C.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甲,将枪赠与他人。甲的行为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D.甲父去世前告诉甲“咱家院墙内埋着5支枪”,甲说“知道了”,但此后甲什么也没做。甲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

A.甲持有大量毒害性物质,乙持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甲用部分毒害性物质与乙交换了部分放射性物质。甲、乙的行为属于非法买卖危险物质
B.吸毒者甲用毒害性物质与贩毒者乙交换毒品。甲、乙的行为属于非法买卖危险物质,乙的行为另触犯贩卖毒品罪
C.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甲,将枪赠与他人。甲的行为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D.甲父去世前告诉甲“咱家院墙内埋着5支枪”,甲说“知道了”,但此后甲什么也没做。甲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危害公共安全罪。 A项,买卖不限于用金钱与物品进行交换,还包括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所以甲、乙交换危险物质的行为,可以成立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故A项正确。
B项,甲、乙以毒品交换危险物质的行为,甲成立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乙成立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与贩卖毒品罪的想象竞合犯。故B项正确。
C项,《刑法》第128条第2款只规定了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行为成立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对非法赠与枪支的行为没有明确。但是依照举轻以明重的当然解释规则,具有要求对方归还意思的出借枪支行为被评价为犯罪,那么比出借的危害性更大的赠与更应该成立犯罪。可以将赠与理解为“不需要归还的出借”,因而可以评价为非法出借枪支罪。故C项正确。
D项,非法持有枪支罪是指没有持枪资格,却实际控制枪支的行为。甲在知晓自家后院埋有枪支的情况下取得对父亲财产的继承,包括对非法占有财物的“继承”,甲只要不明确表示放弃继承,其父亲原有的各处财产都将归甲支配、控制,包括非法占有的枪支。因而甲即使什么都没有做,在其父亲死亡后,也成立非法持有枪支罪。故D项正确。

相关考题:

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利5,000元。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C.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对甲的定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抢夺罪、故意伤害罪B.诈骗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持有、使用假币罪,交通肇事罪D.抢劫罪、故意伤害罪

什么是危害公共安全罪?

根据刑法典分则第二章的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47个罪名,具体分为()。 A.以危险方法实施的危害公共安全罪B.针对特定对象实施的危害公共安全罪C.针对非特定对象实施的危害公共安全罪D.重大责任事故的危害公共安全罪

下列有关危害公共安全罪客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谓“公共安全”,就是指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B.所谓“公共安全”,就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C.危害公共安全罪客体的不特定性,是指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对象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D.危害公共安全罪客体的不特定性,是指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受犯罪实际侵害的目标是不特定的

甲对拆迁不满,在高速公路中间车道用树枝点燃一个焰高约20厘米的火堆,将其分成两堆后离开。火堆很快就被通行车辆轧灭。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成立放火罪B.甲的行为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如认为甲的行为不成立放火罪,那么其行为也不可能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行为危害公共安全,但不构成放火、决水、爆炸等犯罪的,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甲本欲驾驶汽车在繁华街道见人就撞,不料尚未撞人便直接撞到墙上,未造成人员损伤。甲的行为构成A.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预备)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止)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未遂)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既遂)

共用题干 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去除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店,非法获利5000元。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B: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盗窃罪C: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下列关于盐渍土的论述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及公共生产、生活安全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A、放火罪B、决水罪C、爆炸罪D、投放危险物质罪

下列关于放火罪的犯罪构成表述正确的是()。A、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B、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C、主体是年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D、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

爆炸罪、劫机罪属于()。A、危害国家安全罪B、危害公共安全罪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D、危害国防利益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危害()生命健康和()安全的行为。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征?

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利5,000元。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C、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下列不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是()A、破坏电力设备罪B、私藏枪支罪C、交通肇事罪D、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关于破坏电力设备案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盗窃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但不够成盗窃罪的,以破坏电力设备罪定罪处罚B、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的,依照《刑法》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C、盗窃电力设备,没有危及公共安全,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按照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处罚D、只要是实施了盗窃正在使用的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一律以破坏电力设备罪处罚

下列关于爆炸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爆炸罪的成立必须要求发生具体侵害结果B、行为人采用爆炸方法引起火灾,危及公共安全的,构成爆炸罪C、行为人采用爆炸方法决堤制造水患危及公共安全的,构成爆炸罪D、在爆炸引起火灾的情况下,爆炸行为本身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且爆炸情节重于放火情节,应认定为爆炸罪

下列关于放火罪的犯罪构成表述正确的有()。A、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B、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C、主体是年满16岁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D、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下列犯罪不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是()。A、交通肇事罪B、丢失枪支不报罪C、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D、失火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单选题下列选项对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该罪的犯罪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B该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刑法所规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C该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个人D该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多选题对甲的定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0年真题]A抢夺罪、故意伤害罪B诈骗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持有、使用假币罪,交通肇事罪D抢劫罪、故意伤害罪

单选题下列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是A聚焱斗殴罪B医疗事故罪C污染环境罪D丢失枪支不报罪

单选题甲对拆迁不满,在高速公路中间车道用树枝点燃一个焰高约20厘米的火堆,将其分成两堆后离开。火堆很快就被通行车辆轧灭。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A甲的行为成立放火罪B甲的行为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如认为甲的行为不成立放火罪,那么其行为也不可能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行为危害公共安全,但不构成放火、决水、爆炸等犯罪的,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是(  )。A武装暴乱罪B投放危险物质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过失爆炸罪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有(  )。A武装暴乱罪B投放危险物质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过失爆炸罪

多选题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及公共生产、生活安全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A放火罪B决水罪C爆炸罪D投放危险物质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