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推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应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既然在数学领域2 +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推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应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既然在数学领域2 +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参考解析

解析:【答案要点】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到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成为可能。
【注】如考生回答第1个问题时,谈到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可给1分;如考生回答第2个问题时,指出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都是片面的可给2分;如考生按自己的理解,较好地谈了理性和非理性对科学创新的意义和作用,第2个问题可给4分。
【命题依据】
在认识活动中,实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认识活动,都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的理智、情感和意志是融合在一起的。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①指导作用。人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地探求真理的活动,无论是认识课题的选择、认识工具的使用,还是认识结果的总结和概括,都离不开理性因素的指导。②解释作用。借助科学理论,可以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现象作出系统的说明。③预见作用。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的科学预见比起以日常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推测,具有更大的可靠性。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愤、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甩。主要表现在:①动力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而实践对认识发生作用,还得通过情感、意志这些非理性因素。人总是在一定的情感、意志的影晌下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积极的情感、情绪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力量。②诱导作用。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种种想象和幻想,而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的极可贵的品质。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③激发作用。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激发下会导致直觉和灵感,而直觉和灵感这种非逻辑力量可以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激发人的创造力,它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能力。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査认识论中关于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因素的作用、理论创新等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2)本题所述闻一多上课讲的故事在许多书刊中引用(2003年5月26日《中国教师报》发表的题为“2加5不一定等于7”的文章中又引述了这一故事),命题人选用这一故事考查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是恰当的,但这个原理不是教学和考试的重点内容。
(3)试题的依据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理论创新的重要性以及马克思、列宁对非理性因素重要性的重视。马克思指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是强调意志的作用。列宁提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是强调情感的作用。本题采用说理分析法进行回答,首先回答非理性因素的含义与作用,推及非理性因素对艺术活动的作用;其次回答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不同作用以及对科学创新的作用:如何在科学创新中发挥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相关考题: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①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②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在VB中,表达式11/2+5的结果是( )A.6B. 10.5C. 11.5D.10

材料在一次大学课堂上,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在小学课堂上,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十五的月亮”……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问题:试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现象。(14分)

将数学表达式cos2(a+B)+5e2写成VisualBasic的表达式,其正确的形式是A.cos(a+B)^2+5*exp(2)B.cos^2(a+B)+5*exp(2)C.cos(a+B)^2+5*1n(2)D.cos^2(a+B)+5*1n(2)

将数学表达式Cos2(a+b)+5e2写成Visual Basic的表达式,其正确的形式是A.Cos(a+b)~2+5*exp(2)B.CoC2~2(a+b)+5*exp(2)C.Cos(a+b)~2+5*In(2)D.Cos~2(a+b)+5*ln(2)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推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应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某学校老师想在班里开展一次特长展示活动,同学们踊跃报名,有的学生是画画,有的是跳舞,有的是唱歌……在同学们积极报名的同时,老师发现小刚闷闷不乐,没有报名任何一项特长。老师问小刚:“你有什么特长啊?”小刚回答说:“我削梨又快又好,而且梨皮又薄又长。”老师说:“这也是你的特长啊。”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小刚在班里的特长展示课上给同学表演削梨,同学们为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教师的行为。

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像。

马良是如何从财主家的马厩逃出去的?()。A、他在马厩后面画了一扇门B、他在马厩里画了一架梯子C、他画了一根长竹杆,撑杆跳出去了

下面三种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1)f=3*x^2+5*x+2 (2)f='3*x^2+5*x+2' (3)x=sym('x') f=3*x^2+5*x+2

梦梦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然后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呀?”,下面的学生有的说是圆,有的说是圈,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一个球,“还能是什么呢?”,请大家继续说……从以上教学内容来判断,你认为梦梦老师正在()A、教学生认字B、教学生数学C、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D、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

“2+5=7”中“+”的英语是哪个。()A、orB、isC、Plus

在Java语言中,下列表达式的运算的结果是()。 10/2+5%10;A、5B、7C、10D、12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公式为( )A、体重(kg)=年龄×1.2+5(或6)B、体重(kg)=年龄×1.2+7(或8)C、体重(kg)=年龄×2+5(或6)D、体重(kg)=年龄×2+7(或8)

表达式5/2+5%2-1的值是()A、 4B、 2C、 2.5D、 3.5

表达式2+5/10*10的值为()。

下列属于QBASIC合法常量的是()A、INT(3.8)B、E+2C、3D-2D、2+5

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依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分析。

问答题材料:某学校老师想在班里开展—次特长展示活动,同学们踊跃报名,有的学生是画画,有的学生是跳舞,有的学生是唱歌……在同学们积极报名的同时,老师发现小刚闷闷不乐,没有报名任何—项特长。老师问小刚:“你有什么特长啊?”小刚回答说:“我削梨又快又好,而且削的梨皮又薄又长。”老师说:“这也是你的特长啊。”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小刚在班里的特长展示课上给同学表演削梨,同学们为他鼓起了热烈的掌声。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教师的行为。

单选题马良是如何从财主家的马厩逃出去的?()。A他在马厩后面画了一扇门B他在马厩里画了一架梯子C他画了一根长竹杆,撑杆跳出去了

问答题上课铃响了,老师拿着准备好的影视资料和教具走进教室,发现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给画了一幅漫画来嘲笑他,同学们嬉笑不已。遇到这样的恶作剧,这位老师并没有生气,他走上讲台和颜悦色地说:“黑板上的头像画得很逼真,很有艺术性,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艺术天分,我为班上有这样的人才感到高兴。我建议这位同学以后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特长,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个美术家呢!”这位老师接着说:“画虽然画得很好,但是这节课不是美术课,而是音乐课,现在我把它擦掉好吗?”老师正要拿板擦去擦,只见“未来美术家”疾步走上讲台前,向老师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抢过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请结合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策略,分析上述材料中该老师的做法。

填空题表达式2+5/10*10的值为()。

问答题上课铃响了,老师拿着准备好的影视资料和教具走进教室,发现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漫画来嘲笑他,同学们嬉笑不已。遇到这样的恶作剧,这位老师并没有生气,他走上讲台和颜悦色地说:“黑板上的头像画得很逼真,很有艺术性,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艺术天分,我为班上有这样的人才感到高兴、我建议这位同学以后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特长,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个美术家呢!”这位老师接着说:“画虽然画得很好,但是这节课不是美术课,而是音乐课,现在我把它擦掉好吗?”老师正要拿板擦去擦,只见“未来美术家”疾步走向讲台前,向老师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抢过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

问答题某学校老师打算在班里开展一次特长展示活动,同学们踊跃报名,有的学生是画画,有的是跳舞,有的是唱歌……在同学们积极报名的同时,老师却发现小刚闷闷不乐,没有报名任何一项特长。老师问小刚:“你有什么特长啊?”小刚回答说:“我削梨又快又好,而且梨皮又薄又长。”老师说:“这也是你的特长啊!”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小刚在班里的特长展示课上给同学表演削梨,同学们为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请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教师的行为。

单选题老师进入教室时发现黑板上画了自己的一幅漫画,同学们在窃窃私语。下列处理方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立即查找肇事者B把漫画擦掉,直接开始上课C幽默地说:“这位同学牢牢抓住了我的特点,很有绘画天分嘛!”之后开始上课D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单选题在Java语言中,下列表达式的运算的结果是()。 10/2+5%10;A5B7C10D12

问答题下面三种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1)f=3*x^2+5*x+2 (2)f='3*x^2+5*x+2' (3)x=sym('x') f=3*x^2+5*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