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0岁。拟拔除上颌第二磨牙.调整椅位时应A.头后仰至上颌平面与地面成90°角B.头后仰至上颌平面与地面成45°角C.头直立,利用口镜反光操作D.头偏向右侧,以便面对术者E.头略后仰,利用口镜协助操作

患者男,40岁。拟拔除上颌第二磨牙.调整椅位时应

A.头后仰至上颌平面与地面成90°角
B.头后仰至上颌平面与地面成45°角
C.头直立,利用口镜反光操作
D.头偏向右侧,以便面对术者
E.头略后仰,利用口镜协助操作

参考解析

解析:拔上牙时患者头部应该稍后仰,张口时上颌平面与地面约成45°角。手术椅的高度大约为患者的上颌与术者的肩部在同一水平,使医师的手臂自然下垂。一般术者应该位于患者的右前方,故选B。

相关考题:

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缺失,右侧上颌第二磨牙向缺隙侧轻度倾斜,右侧上颌第二前磨牙远中面无倒凹,拟行活动义齿修复,为取得就位道,最佳的办法是 ( )A、拔除倾斜牙B、正畸治疗C、少量调磨右侧上颌第二磨牙近中倒凹D、设计RPI卡环E、以上都不是

拔除残根时,最容易进入上颌窦的是A、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B、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牙根C、上颌第一磨牙的远中颊根D、上颌第一磨牙的腭侧根E、上颌第二磨牙的腭侧根

男性,40岁。拟拔除上颌第二磨牙,调整椅位时应A.头后仰至一二颌合平面与地面成90。B.头后仰至一二颌合平面与地面成45。C.头直立,利用口镜反光操作D.头偏向右侧,以便面对术者E.头略后仰,利用口镜协助操作

男性,40岁。拟拔除上颌第二磨牙,调整椅位时应A.头后仰至上颌牙合平面与地面成90°B.头后仰至上颌牙合平面与地面成45°C.头直立,利用口镜反光操作D.头偏向右侧,以便面对术者E.头略后仰,利用口镜协助操作

男,40岁。拟拔除上颌第二磨牙,调整椅位时应A.头后仰至上颌牙平面与地面成90°角B.头后仰至上颌牙平面与地面成45°角C.头直立,利用口镜反光操作D.头偏向右侧,以便面对术者E.头略后仰,利用口镜协助操作

拔除残根时,最容易进入上颌窦的是()A.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B.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牙根C.上颌第一磨牙的远中颊根D.上颌第一磨牙的腭侧根E.上颌第二磨牙的腭侧根

患者,女,15岁,颏部发育差,唇前突闭合不全,面下1/3高度偏大,覆盖9mm,磨牙完全远中关系,上前牙前突,前牙开,ANB6°,4个第三磨牙牙胚存在,位置正常对此患者的拔牙设计为A.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B.拔除四个第二前磨牙C.拔除两个上颌第二前磨牙和两个下颌第一前磨牙D.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两个上颌第二恒磨牙E.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两个下颌第二前磨牙

患者女,19岁,颏部发育差,唇前突闭合不全,覆盖10mm,磨牙完全远中关系,前牙深覆,ANBl0°,上前牙前突,牙列无拥挤4个第三磨牙牙胚不存在若采用常规固定正畸治疗对此患者的拔牙设计为A.拔除2个上颌第一前磨牙和2个下颌第二前磨牙B.拔除2个上颌第二前磨牙和2个下颌第一前磨牙C.拔除4个第二前磨牙D.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E.拔除2个上颌第一前磨牙

男性,40岁。拟拔除上颌第二磨牙,调整椅位时应A.头后仰至上颌平面与地面成90°B.头后仰至上颌平面与地面成45°C.头直立,利用口镜反光操作D.头偏向右侧,以便面对术者E.,头略后仰,利用口镜协助操作

患者,男,56岁,拟拔除右上颌第二磨牙,在对其施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出现右侧颊侧明显肿胀,很可能是由于刺破下列哪个结构而出现的血肿()A、海绵窦B、翼丛C、颈内静脉D、面动脉E、上牙槽后动脉

患者,女,15岁,颏部发育差,唇前突闭合不全,面下1/3高度偏大,覆盖9mm,磨牙完全远中关系,上前牙前突,前牙开,ANB6°,4个第三磨牙牙胚存在,位置正常对此患者的拔牙设计为()A、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B、拔除四个第二前磨牙C、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两个下颌第二前磨牙D、拔除两个上颌第二前磨牙和两个下颌第一前磨牙E、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两个上颌第二恒磨牙

出现断根时,牙根拔除过程中最有可能进入上颌窦的是()A、上颌中切牙B、上颌第一前磨牙C、上颌第二磨牙D、下颌中切牙E、下颌第二前磨牙

单选题对此患者的矫治设计下列哪项最可行?(  )A非拔牙B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C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一前磨牙D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E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拔除残根时,最容易进入上颌窦的是()A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B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牙根C上颌第一磨牙的远中颊根D上颌第一磨牙的腭侧根E上颌第二磨牙的腭侧根

单选题进一步的矫治方案宜选择(  )。A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B拔除上颌第一、下颌第二前磨牙C拔除四个第二前磨牙D拔除上颌第二、下颌第一前磨牙E邻面去釉质